电影票房是怎么分账(干货电影暴利几亿的票房)

这是公众号制片人殷大梵的原创系列文章,喜欢的话请不吝转载哦!

作者:殷梵

都是干货,辛苦码字不容易,各位如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感激不尽。

电影票房是怎么分账(干货电影暴利几亿的票房)(1)

平日里大家都说电影票房如何如何,说起电影制片人/出品人,也觉得一定是赚的盆满钵满。今天就给大家聊聊票房的分配方式,好告诉大家,几千万的票房也都是渣。

电影票房是怎么分账(干货电影暴利几亿的票房)(2)

一部电影的票房(A),首先要向国家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和5%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剩下的91.7%才是可以拿来分账的可分账票房/净票房(B)。即B=A*91.7%。

净票房(B)中,电影院抽取50%,院线抽取7%,中影数字抽取0~3%的发行代理费(票房0.5亿内3%,票房0.5~3亿2%,票房3~6亿1%,票房6亿以上不收费)。剩下的40~43%才属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共同的净票房分账收入(C)。即C=B*(40~43%)。

一般来说,电影发行方会收取净票房分账收入(C)的10%作为发行代理费用(通常5~15%之间),也就是说,最后,作为电影制片方能分到的钱(D),是净票房分账收入(C)的90%。即D=C*90%。

特例

有时候,制作方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由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种情况下发行方会收取的代理费用可以高达12-20%。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合作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列一下公式:

D = C*90%

= B*(40~43%)*90%

= A*91.7%*(40~43%)*90%

D = A * (33~35%)

如果以上的小学计算看懂了,就可得知:制片方仅能分到电影票房的33%到35%。粗略看来,一部电影的制片方想要赚到钱,票房至少要达到制作成本的3到4倍。

举例说明:

《空天猎》票房3.18亿人民币,估算制片方分到34%即1.08亿。据报道,该电影制作成本预算是1.2亿,据说实际拍摄大大超支。

《冈仁波齐》票房1亿人民币,估算制片方分到34%即3400万。据报道,该电影制作成本约1500万。

制片方收到的票房分账里面,扣掉电影拍摄制作的成本,再扣掉为了增加拍片给影院及院线的票房返点(3~5%),还剩下多少呢?

从一开始的筹备,到紧张的拍摄、制作,再到和各方的博弈,一部用心之作所耗费的时间也绝对不短。十年磨一剑可能很夸张,但是一年时间能出一部作品,可以算得上是很高效了。

如果说电影的本质是一种商品,那么时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成本。

这样看起来,看似“暴利”的电影行业,是不是接地气多了。

附录: 文中部分名词解释

特别营业税:就是向国税、地税缴纳的各种税费。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影院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上缴的费用。

中影数字: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是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收取的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由院线支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