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佛王维最著名的10首诗(王维一生礼佛44岁大彻大悟)

作为我国历史上极为吸引人眼球的王朝,唐朝所发生的诸多事情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当代人的眼中,唐王朝有着辽阔的疆域与开放的胸襟,它曾创造出了无数辉煌灿烂的文化,但到故事的最后,又不可避免地黯淡下去。杨妃已死,玄宗独泣,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被诗人白居易写成《长恨歌》流传至今。而除了白居易外,唐朝还有着许许多多著名的诗人,他们才华盎然,性情各异,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由唐代田园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酌酒与裴迪》。

诗佛王维最著名的10首诗(王维一生礼佛44岁大彻大悟)(1)

要想了解这首诗所蕴含的深意,我们就需要知晓王维此人的生平事迹。事实上,王维在幼年的时候就已经展露出了过人的才华。他出生于河东王氏,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大家族,也因如此,王维自幼就接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据史料记载,王维不仅善于能写会画,在音乐上也有着极为出色的造诣。他在15岁时就进京赶考,一到了京师,就成为了王公大臣们的宠儿。

在通过繁琐的科举考试后,王维顺利成为了一名京官。在青年之时,王维与许多人一样,都怀揣着政治上的抱负。在官场之上,他恪尽自己的职责,很少犯下什么纰漏。在这样谨慎而负责的经营下,王维前半生的生活算得上顺风顺水,但安史之乱的爆发,却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祥和的生活。

诗佛王维最著名的10首诗(王维一生礼佛44岁大彻大悟)(2)

在安史之乱中,王维被叛军所俘,被迫成为了伪官。王维此举,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这在如今的我们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封建时代,这种叛国的举动却是不可饶恕的。是以在叛乱过后,王维就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与他有着同样遭遇的官员大多被贬边地,而王维却因弟弟王缙的求情得以幸免于难,继续留在京师。这样格外的宽恕,为王维引来了无数谩骂。政局的变更打破了王维原本的生活,也浇灭他心中的抱负。为了宽慰自身,王维后来醉心于佛教与田园生活,而这首《酌酒与裴迪》正是他如此生活的开始。

这首《酌酒与裴迪》共有八句: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诗佛王维最著名的10首诗(王维一生礼佛44岁大彻大悟)(3)

作为一个忠诚的佛教徒,王维自幼便受家庭的影响,走上了信奉佛教的道路。上文的诗篇之中,更是表现出了王维多年来对于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他写人心的叵测,认为哪怕是为你斟酒的朋友,心中也未尝报以真诚,但那能有什么办法呢?不如把酒喝下,安慰自己作罢;他写境遇的变换,在人生的无常之中,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显赫时有人恭维,落难之际也难逃人讥讽嘲笑,能帮助自己的只有自己;他写世事的沧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何必执着于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到最后,王维对朋友说: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吃饱喝足,保养身体,这世事如浮云,并不值得多说什么。

从这首诗里,我们能够看出王维对世事的洞若观火。他已经44岁,在这44年里,他见过了无数围着他赞叹恭维之人,也见过不少唾弃嘲讽他的人。权势名利,哪怕拥有得再多,失去也不过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而有时候不拥有,未必不是一种解脱。就好像争与不争,没有人能知道伸手去争结局是好是坏,但若不争,一切就都会归于平静。

诗佛王维最著名的10首诗(王维一生礼佛44岁大彻大悟)(4)

在这之后,王维慢慢远离朝堂,过上了一种僧侣般的生活,他一直渴望着内心的平静,而在他的诗篇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份平静。正因如此,王维的诗作才能在时间的浪涛中依然散发出不朽的光芒,而他本人也得以被尊称为“诗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