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师什么时候改为重庆师范大学(川东师范学校与)

重师什么时候改为重庆师范大学(川东师范学校与)(1)

川东师范学校与“五四”爱国运动

郑劲松

有一种青春的呐喊,回荡在历史的深处。

有一种历史深处的记忆,则需要回到一所百年学府的青春现场。

熟悉校史的人都知道,西南大学最早办学渊源始于1906年4月18日成立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即后来更名的川东师范学校。学校成立13年之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可是,直到近年,一段鲜为人知的校史细节才逐渐揭开尘封的面纱。

重师什么时候改为重庆师范大学(川东师范学校与)(2)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虽然深处西部,但重庆也早在腐败的清王朝时期,因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渐渐积蓄起一种同样的反帝反封建情绪和民间力量。

这种情绪和力量有着屈辱的前奏,有着时间的尖刀刻下的民族伤痕。

1876年9月,清朝政府与英国在烟台签订《烟台条约》。虽然在烟台签订,起因却关涉中国西部的云南。英法等国打开中国沿海及长江门户后,又想打开内陆“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便不断寻找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1874年,英国再次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200名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与当地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这就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这成为清政府被迫签订《烟台条约》的“由头”。《条约》第三部分“通商事务”约定:“······准许英商船在沿江的大通、安庆、湖口、沙市等处停泊起卸货物”不难发现,帝国主义已通过长江,向中国内地步步紧逼。

重师什么时候改为重庆师范大学(川东师范学校与)(3)

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约》,强迫重庆开埠,并在今天的重庆宾馆附近设立起西方列强在重庆的第一个领事馆:英国驻重庆领事馆。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强迫重庆开埠,随即夺取了川江轮船航行权。1898年3月8日,英商立德乐带领“利川”号驶抵重庆,标志着中国川江航行权的完全丧失。1899年5月7日,英国军舰闯至重庆江面,打破了外国军舰侵入川江的“先例”。之后,法国、美国纷至沓来,他们强占码头,设立兵营,在中国西南的勾结和争夺进入了白热化。1901年,日本强占南岸王家沱为日租界。1904年,帝国主义控制的重庆海关又“永租”了通远门等处的公地。这座长江上游的内陆城市,渐渐纳入帝国主义抢占中国市场的“势力范围”。

重师什么时候改为重庆师范大学(川东师范学校与)(4)

正是这压抑多年的背景里,北京的青春呐喊,终于划破暗夜,给千里之外的重庆带来了强烈震荡。

只是由于当年的信息闭塞,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至重庆已是5月中旬,社会各界震动,而青年学生反侵略、反卖国的怒火也由此点燃。

5月24日,川东师范学校、重庆联中、巴县中学等校学生代表发起的四川川东学生救国团正式成立,他们制订《川东学生救国团临时简章草案》,发表《川东学生救国团之宣言》,并通电全国,声援五四运动。

经重庆市地方史专家查考,这份《川东学生救国团之宣言》正式刊载于1919年6月10日的《国民公报》上,上世纪80年代曾被收录在相关史料,但并没能完整面世而少有人知晓。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长、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勇和课题组成员对《川东学生救国团之宣言》文献进行了重点发掘,经过艰难查找,终于找到《国民公报》原报,并经过仔细勘校,使《川东学生救国团之宣言》在102年后得以完整面世。

《宣言》开头便一针见血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发出不当亡国奴的呐喊:“呜呼!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曹章辈内附权贵,外结强邻,断送我辈数千年相传之圣地,颠覆我四百兆托命之国家······芸芸神州,衮衮华胄,其将遂沦为日人之牛马奴隶耶!”

随后,愤而质疑,控诉帝国主义罪行:“日人之食言背信不足惜,其横暴狡狠玩弄中国于股掌之上,心目中尚有我政府国民存在否耶?”“推其任意宰割之用心,山东青岛可任日割据,云南、贵州、广西,未必不可割于法;四川、西藏、扬子江流域,未必不可割于英也。”

文章结尾向国民发出号召:“我国民何去何从,将低首下心,甘称臣妾我大和民族耶?抑发奋自强,为有战死无降,俘之斯已达耶!?”

学界认为,这份《川东学生救国团之宣言》是重庆学生团体参加五四运动最直接证明。所以,这份宣言自然也揭示了西南大学与五四运动的历史“链接”。

重师什么时候改为重庆师范大学(川东师范学校与)(5)

1919年6月10日《国民公报》 (资料图片)

史料显示,川东学生救国团不仅发表救国宣言,还通电声援北京学生和上海救国团,抗议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学生,强烈要求“废密约、还青岛、释学生”;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专使,要求其“使不辱命为国争光,力争青岛······死不签字······”

重师什么时候改为重庆师范大学(川东师范学校与)(6)

川东学生救国团游行示威(资料图片)

1919年6月3日,川东师范学校等发起号召在渝20余所学校同时罢课。早上7点,1500余名学生聚集在通远门附近的打枪坝,高举写着“还我青岛”“惩办国贼”“速息内争”“劝用国货”“誓雪国耻”等标语的小旗开始游行。学生们高呼爱国口号,沿途散发爱国传单,整座山城群情激奋,游行持续了8个小时,直到下午2点许才整队而散。

1919年6月28日,川东学生救国团改名为川东学生联合会,发起抵制日货运动。1919年12月21日,川东学生联合会机关刊物《川东学生周刊》创刊,1921年6月改名为《川东学生联合会周刊》,以“主张公理,排斥强权,研究学术,改良社会”为宗旨,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深受青年学生欢迎,是重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刊物。

重师什么时候改为重庆师范大学(川东师范学校与)(7)

资料图片:《川东学生联合会周刊》。纸质印刷品,长38.4厘米,宽54.3厘米。1922年8月11日发行,为该刊第59号特刊号,共4版。1958年重庆市博物馆征集,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一份1922年8月11日出版的《川东学生联合会周刊》,刊登的文章就有《四川的灾》《不幸中之幸》,话剧剧本《污匪》和白话诗《战场》等,呼吁川内各地军阀“不要再兴风波惹起战争”,希望能“真正为人民办点有益的事出来”。

目前,这份发黄的报纸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进入难忘的国家记忆,理应成为西南大学人值得珍藏的觉醒年代的青春底片。

本文参考以下资料:

1、重庆日报记者匡丽娜采写的“《川东学生救国团之宣言》首次完整面世”(2021年6月3日重庆日报网)

2、邱沛篁等主编:《新闻传播百科全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3、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第2册)(重庆出版社,2014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