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的故事原文(闵子骞辞官)

翻开《论语》第六篇第九章: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季氏”,具体指的是哪一位,季桓子还是季康子?并不能确定。但在那时,孔门学生名声在外,当权者都知道去那里求贤。

闵子骞是是孔门一期的学生,比孔子少十五岁,孔子以德行多次称赞他。

闵子骞的故事原文(闵子骞辞官)(1)

他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大孝子,二十四孝中就有他的故事,叫《鞭打芦花》。

闵子骞生母去世早,父亲娶了继母并育有小孩。继母对他十分刻薄,到了冬天,她给亲生的两个孩子用棉花做冬衣,却给闵子骞用又轻又薄的芦花做衣服。

有一天,一家人出门,闵子骞驾车。天寒地冻,闵子骞浑身发抖,手也冻僵了,车翻进了沟里。

闵子骞的故事原文(闵子骞辞官)(2)

父亲很生气,拿起鞭子就抽打闵子骞,结果一鞭子抽下去,衣服烂了,芦花一朵一朵飘了出来。父亲惊愕,这才知道闵子骞被继母虐待。

父亲气坏了,回去就要休妻。

闵子骞急忙跪下来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继母在这里,只有自己一个人受冻;如果她被赶走了,三个孩子都要受冻了。

闵子骞的故事原文(闵子骞辞官)(3)

真是难以想象,这样的话居然能出自一个饱受虐待的少年之口。也难怪孔子评价这个学生:“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意思是他的父母兄弟夸他的话,外人听了都赞同,没有异词,因为他是一个愿意维护家庭团结的人。

就是这个大孝子,被季氏看中了,想让他出任费地的长官。这个“费”是古时地名,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闵子骞听到了,就告诉传话的人说,“善为我辞焉!”您好好替我辞掉他,我不会做的。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如果再有第二个人再来对我说这件事,对不起,我一定出国——到了齐、鲁两国交界的汶水了。

也就是说,如果一定让我做这个官,我就走,离开鲁国。

闵子骞的故事原文(闵子骞辞官)(4)

从闵子骞的答话中,看出他的坚决态度:宁愿出国,也不接受季氏的任命,为什么呢?

当时的鲁国,应该说是以下犯上的典型。

君弱臣强,国君大权旁落,并且凡事上行下效,大夫夺君权,家臣也要夺大夫的权。

季氏的费邑就是例子,据记载,费的地方官屡屡据城反叛,季氏很头痛。

既然孔子的弟子闵子骞是大孝子,肯定不会带头反叛,为何不找来作“费”地的长官呢?

于是有了这段对话。

遗憾的是,闵子骞对于季氏的心思看的一清二楚,由于既不能改变季氏的想法,又不能同流合污,因此选择外出回避的方式。

有学者认为,前面一章季康子向孔子问仲由、端木赐、冉求的事情应该发生在本章之后,因为在闵子骞这里季氏吃了闭门羹、讨了没趣,因此再想求贤时就先来找孔子摸底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