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短文精讲系列之一百三十三(文言短文精讲系列之一百七十二)

【原文】

及楚①,楚子②享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③?”对曰:“子女④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⑤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⑥,其左执鞭弭⑦,右属櫜鞬⑧,以与君周旋⑨。”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文言短文精讲系列之一百三十三(文言短文精讲系列之一百七十二)(1)

【注释】

①春秋时,晋献公在位时,因宠爱骊姬,晋国发生大乱,诸公子被杀或逃亡,重耳逃亡十九年,最终成功夺取晋国王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此文记述,晋文公流亡途中过楚国事。

②楚子:楚成王。子,春秋爵位名,春秋时爵有六等:王公侯伯子男,子是四等爵。

③不谷:国君的谦称。谷,善。

④子女:仆役和美女。

⑤波及:流通到。

⑥获命:得到允许。

⑦弭(mǐ):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这里指弓。

⑧櫜鞬(gāo jiān):弓箭袋。

⑨唐叔: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之弟。姬姓,名虞,字子于。建都于翼(今山西翼城东南),国号唐。

【评析】

晋文公流亡十九年,颠沛流离,最终登上君位,成为一代名主,称为当之无愧的春秋五霸之一。

在重耳回国当政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有时位于生死之边缘。对于重耳自己而言,他也并非至始至终要登上国君之位。

重耳在齐娶妻,安家定居,安逸使他不愿再回到晋国,再冒生命危险,后来是被灌醉后被强行带离的。

在曹国时,因为别人有他骈肋的传言,遭到曹君的偷窥,这种侮辱让他刻骨铭心。但是重耳最终还是一个有志之人,他内心是不甘于平庸和享乐的。

一方面,跟随他的一班近亲和大臣,对他忠贞不渝,始终把他坐上王位作为奋斗目标。如果失败了,这班人怎么安置,他没办法向人交代。

就像当年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的玄武门之争一样,双方背后都有各自的势力背景,牵涉到很多人。他背负着很多人的希望,当然并不是说他不想当皇帝。而是说即使他想退出也是无法退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重耳也是不得已为之。

当然重耳之所以能成为后来的晋文公,关键还在于他自身具有的领导能力,有那么多臣子愿意护卫在他周围,为他抛妻别子,有家不能回,也是看到重耳身上具备的王者素质。

当然这种素质,也并非就是重耳天生就是如此,或者说是因为他是王子就具备了。他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他不是在流亡途中鞭打过给他献泥块的老农吗?

想起来,既然重耳是亡命流窜,那是很狼狈的。可是你看上文他见到楚王说的那番话,不卑不亢,柔中带刚,丝毫没有卑躬屈膝之感,不是屈膝于别人门下,痛哭流涕之类。这就说明重耳是个心怀异志的人。

楚王就看出了这一点,而就在他们言谈之间,就出现了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本来的意思是说,我在难处你能接待我,我感激你。但是将来我们两国之间很可能发生冲突,出于感激我会后退九十里作为退让,但是如果你们还是不肯放弃进攻我们的话,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我就要和你以命相搏了。

这话说得很硬气,的确在后来的城濮之战中,晋文公还真就退让了九十里,而楚国在这次战争中真的就失败了。也不知道兵败的楚王,是否会因没有听从令尹(相当于丞相)子文杀掉晋文公的话而后悔。如今退避三舍,只有避让的含义,感谢对方这层意思已经消失了。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作为颁奖词送给晋文公:一个怀揣梦想的人,从不会在灵魂上活得卑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