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新活力(文化绿色沈阳有颜值有品质)

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皇姑区牡丹社区,是曾经的沈飞家属大院,2019年移交社会化管理后,皇姑区对其进行了持续三年的老旧小区改造和治理服务提升,现已成为全市基层治理示范社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沈阳城市新活力?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沈阳城市新活力(文化绿色沈阳有颜值有品质)

沈阳城市新活力

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皇姑区牡丹社区,是曾经的沈飞家属大院,2019年移交社会化管理后,皇姑区对其进行了持续三年的老旧小区改造和治理服务提升,现已成为全市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小区改造充满书香气

在美丽的牡丹社区里,坐落于园区东北角的梧桐书房无疑是人气最高的地方。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原址是废弃的锅炉房,改造中不少居民提出没有学习阅读的空间,社区将情况反映到区里,职能部门牵头研究,最终决定在这里新建一处城市书房。

“一座图书馆的力量,可以影响一个人,一所大学;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走进梧桐书房里,最醒目处写着这样一句话。梧桐书房上下两层,面积总计800平方米,藏书近万册,配备了现代化的自助借还设备,与皇姑区图书馆总馆及区域分馆实行了通借通还。

书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梧桐书房因为建在社区,所以有两个门,一个朝社区内开,欢迎所有居民来这里阅读;另一个朝马路开,希望路过的市民也可以进来享受阅读的快乐。“书房刚开放时,很多居民都是试探性走进来参观,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大家闲暇时的第一选择,很多居民与我熟悉得像老朋友。”工作人员笑着说。

自2021年以来,沈阳建成城市书房23座、书屋114间,接待读者超千万人次。城市书屋是沈阳城市更新的特色之一。近年来,沈阳按照“文韵沈阳、绿水屏山、城塔形胜、活力家园”的理念,突出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园美城、以文化城,充分融入宜居、韧性、绿色、人文、智慧要素,实现空间形态、经济业态、文化活态、环境生态相统一,展现北方城市的大气浑厚,打出了城市品质品牌。

创造家更净、天更蓝的宜居环境

在生态建设上,沈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率先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三环内40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炉全部清零,煤炭消费比重从2015年的54%下降到2021年的40.4%左右。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水环境达到近年最好水平。2021年,沈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较2015年增加108天,增长52%,Ⅲ类以上优良水质断面从2016年的0个增加到2021年的11个,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5月,沈阳以全国第二名、东北区域第一名的成绩获批国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获得21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目前,沈阳正通过发展热泵、生物质、天然气等清洁供热,提升清洁能源供热占比,并开展建筑能效优化工作,通过降低燃煤供热比例、提升锅炉排放标准等手段,大幅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创造家更净、天更蓝的宜居环境。

城市全方位改造更新

在城市更新方面,沈阳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35个核心发展板块,高水平建设滨水特色功能区、城市更新示范区。全面推进“五工程一管理”,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原则,改造升级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建设高品质精品街区;完善地下管网体系,至2021年末累计完成老旧管网改造1299公里,惠及居民200余万户,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乡接合部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打造“整洁、有序、安全、智慧”的城乡环境;按照“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的建设原则,推进主次干路更新改造;整治铁路、高速公路等出入口,建设环城生态公园;以“心中有花、针脚绵密、追求卓越、久久为功”的绣花精神,持续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塑造城市靓丽颜值,全力打造东北地区最干净城市,成功入选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两年来,沈阳共建设2000多座口袋公园、改造500多个老旧小区,新增绿地面积超8平方公里。多措并举缓解行车难、停车难问题,今年打通7条断头路,建成“环形 放射”快速路网和“十字 环线”地铁结构,填补停车缺口50万个,京沈高铁全线开通运行,二环实现整体南移。

提升文明城市内涵

在城市品位上,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放在首位,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连续多年实施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高质量举办沈阳马拉松、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沈阳旗袍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建成开放盛京大剧院、沈阳博物馆等一批地标性文化设施,打通城市公共文化的“最后一公里”。

大力秉承“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理念,三连冠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建设运行254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注册志愿者153.34万名,发起志愿服务项目8446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雷锋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锻造出了沈阳人民主人翁精神的秉性、勇立潮头的天性和精工细作的品性,英雄城市的名片更加靓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