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谁去浙江改稻为桑(韩宗纲与宣平五月十六)

□沈志权

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原宣平县治所在地柳城(今属武义县)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是日,金华八县和丽水、缙云、青田、遂昌、松阳、温州等地,以及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等外省商贾、马戏团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柳城进行物资贸易、杂技表演,当地四乡八里的人民更是纷纷赶往观看城隍出巡、擎台阁,购买物资,宣平人称之为“赶五月十六”。

大明王朝谁去浙江改稻为桑(韩宗纲与宣平五月十六)(1)

昔日宣平五月十六场景。

记得儿时曾随父亲去柳城赶过一次五月十六。那天上午,我们一进入柳城北门头,就见大街小巷到处挤满了人,心里想到是“人山人海”这个词。太平街两边摆满了地摊,日用百货应有尽有,卖家的吆喝声,买家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还有逗猴、玩蛇、耍杂技的,观看西洋镜、万花筒的,用气枪打气球的,当然还有许多小吃、玩具等等,简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馋虫乱爬。

最热闹最拥挤的是城隍出巡和擎台阁的时候,人们你推我拥,都想占据一个好位置观看,我们小孩只能看到大人的屁股和后背。父亲让我骑在他脖子上,一边给我讲解,一边叫我自己观看:城隍出巡时,两人敲铜锣开道,四人吹奏先锋,一路鸣放火炮,鼓乐齐鸣;继而是多位年轻女子抬着大红台阁会旗,此后出场的是彩旗队伍、手持“肃静”“回避”牌的仪仗、掌印童子,然后是八人抬着城隍神像;神像身穿大红绣金官袍,头戴银色官帽,器宇轩昂,神情端庄;紧随神像之后,相继是观音、三国志、西游记、济公活佛、水漫金山、八仙过海等十抬台阁。城隍神像抬过之处,人们群情激动地喊着:“城隍老爷!城隍老爷!”或行注目礼,或抱拳作揖,更有一些老人在自家门前焚香迎拜。

大明王朝谁去浙江改稻为桑(韩宗纲与宣平五月十六)(2)

今日五月十六盛况。

我被如此场景所震撼,不由感叹:“哇,城隍这尊大神真威风!”父亲告知:其实,城隍老爷也是人,是以前的宣平县令,为宣平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在古代,对老百姓有大功的人,死后可以封神,像大禹庙的大禹,关帝庙的关羽等都是。我年少无知,就接过父亲的话头:“如果将来能当官,我就要当城隍老爷这样的官!”父亲没有接话,只是用手轻轻地拍了拍我挂在他胸前的脚,我也不知道他是对我表示赞许,还是并不希望我当什么官?

大明王朝谁去浙江改稻为桑(韩宗纲与宣平五月十六)(3)

台阁会旗。

看完城隍出巡和擎台阁,父亲带我到舅舅家吃中饭。舅舅是柳城曹门望族郑氏后裔,家中客人很多,中午就像在开流水席,一桌客人吃饱了,收去碗筷剩菜,再换上一桌,这桌还没吃好,新的客人又来了。舅舅、舅妈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忙得团团转。他们的邻居家,也同样是宾客盈门,十分热闹。看来,五月十六对于柳城当地人来说,接待客人就是一件非常繁重的事。难怪早上来柳城的路上,有人说他家在柳城有个穷亲戚,每年的五月十六都要外出躲避几天。

宣平五月十六庙会历时四天,从农历五月十四日开始,十六日达到高潮,到十七日即宣平城隍生日结束。清光绪《宣平县志》载:“五月十七日为城隍诞辰,三坊首事轮年承办。端节后即在庙中值理,装饰台阁。至十六日,舁城隍神像及台阁巡迎三坊。十四日,居民人等即斋戒禁屠宰,三日神回庙后开禁。次日,备羊、豕、酒,延请官长致祭……此会四方商贾云集,凡婚嫁所需悉购于此,一年一大行市也。十六、十七两日,民人来城者不下数千。”而宣平城隍,据说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宣平县令韩宗纲。宣平自1452年设县以来,到1958年撤县,506年间202名县令(知县、民事长、知事、县长),能成为宣平城隍的,仅韩宗纲一人。

大明王朝谁去浙江改稻为桑(韩宗纲与宣平五月十六)(4)

城隍出巡。

据《宣平县志》记载,韩宗纲,字公范,北京宛平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三十七年起任宣平县令。他上任后,即从革除衙门陋规旧习开始,下令有民告状,速递速办,不得推诿延误,严禁下属审理案件时索贿受贿,违者严惩。他雷厉风行,取消各种苛派。当时农户养母猪也要交税,苦不堪言,他发现后立即发文废除,养猪户无不受益。每年春分日,他亲率衙门官吏去城郊大流畈扶犁深耕,劝导百姓不误农时,精耕细作。每逢干旱,他亲赴各地寻找水源,翻山越岭祈雨抗灾。遇到大灾之年,他必申报上司,开仓赈民,减免赋税,救民于水火。他制定优惠政策,招抚江西、福建以及遂昌、松阳等地农民来宣开垦种植,开发山区。自此,有不少江西人在宣种苎麻、福建人在宣栽靛青,并定居宣平,促进了宣平山区经济的发展。他主持重修明伦堂,扩建学宫,亲临三元寺私塾讲学,并督查太平、县前、县后三坊兴办义学。四乡仿效,蔚成风气。他见城区居民饮水困难,城中防火水源缺乏,就在明代万历年间宣平知县陈应麟兴建的水利设施基础上,将午溪大流堰之水引入城中,并在城中扩建水渠,使城中绿水长流,同时解决了居民饮用水和消防用水两大难题,深得民心。他在宣平任职七年,走遍了宣平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不少诗文,兹录《即事》一诗,或可体会韩县令对宣平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深情:“万山之窟万峰巅,瓦砾之间见数椽。断碣无文横夹道,短墙如绘走晴烟。地繁蔓草芟三月,天启岑楼署七年。剩得一园花影乱,秋来锄却石为田。”

大明王朝谁去浙江改稻为桑(韩宗纲与宣平五月十六)(5)

老人焚香接迎城隍。

古制县官一般三年一任。由于韩宗纲“爱民如子,视邑如家”,深受宣人爱戴。任秩将满,邑民上书恳留,上司鉴于他“操履清贞,政才明敏”,不仅准予留任,而且还委任他兼理青田、缙云两县政事。韩宗纲在宣连任七年县令,政绩斐然,清誉卓著,上司推荐于朝廷。正拟提拔之际,因服母丧搁置,士民又极力挽留,于是他又在宣续留两年。期间,韩宗纲“囊无一钱,士民赠馈薪米”,最终因贫病交加,逝于斯邦。邑人感其恩德,纷纷募资,助其亲属扶柩回归故里安葬。事达清廷,据说康熙皇帝也被感动,敕封他为“威灵伯”,着江西天师府敕封韩宗纲为宣平城隍,建庙祭祀,俎豆千秋。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位清正勤政爱民的父母官,于是在韩宗纲生日的前一天,即农历五月十六日,举行盛大的宣平城隍庙会,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大明王朝谁去浙江改稻为桑(韩宗纲与宣平五月十六)(6)

融入时代特色的台阁。

庙会自清康熙年间举办以来,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期间,虽于上世纪“文革”特殊时期停办了近十年,但五月十六的民俗文化已深深烙在宣平人的记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宣平的五月十六庙会得以重新恢复。尽管擎台阁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了振兴经济、传承文化、反腐倡廉等内容,但城隍出巡始终是庙会的主角。1995年,柳城民间发起兴建城隍庙,重塑城隍老爷韩宗纲金像。消息一传开,不仅宣人纷纷捐资捐物,而且北京、上海、江苏及宁波、温州、嘉兴、义乌、丽水、缙云、青田、松阳、遂昌等地也有不少人士加入捐资队伍,以表示对韩宗纲的崇敬与怀念。

关于宣平城隍,还有许多故事:

据老人回忆,1942年8月,日寇骑战马由松阳入侵宣平,行至柳城南门城隍庙前,战马突然前蹄高举,长啸不敢前行。日本兵挥鞭抽马,马死活不肯前进。日本军官只得下马观察,见路旁城隍庙大门洞开,就走了进去,只见城隍老爷端坐高台,怒目圆睁,威武凛然。日本军官不敢造次,倒退出城隍庙,对日本兵叽里呱啦说了一通,鞭子一挥,上马勒转马头,绕道而行。日本人进城后,居然不敢肆意烧杀抢掠,这一举动是宣平、松阳境域日寇入侵时绝无仅有的一次,当地老百姓都传说是城隍老爷韩宗纲显灵护佑了柳城。

“破四旧”时,有人要烧毁城隍老爷木雕像,百姓坚决不让。柳城镇麻济村一村民趁月黑之夜,潜入城隍庙,背起城隍雕像,连夜转移到麻济附近的一个山洞里,日夜守护。

如今,武义县纪委以及柳城镇、桃溪镇纪委不时会组织带领新提拔的领导干部,来柳城城隍庙参观,学习韩宗纲清正勤政为民的事迹,进行任前清正廉洁教育。于是,柳城城隍庙又成了一个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园地……

一位已去世300多年的小小县令,早已化为尘土,或许连他的后人也已把他忘却了,但他的英名却长留在他曾为官七年的宣平人民心中。这无疑向人们昭示:为官清正律己,勤政为民,造福一方,老百姓就会永远记着他,并世代传颂。同时,也给为官者以启迪: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百姓口口相传,代代颂扬,方能百世流芳!(本文图片由万中一提供)

作者简介:沈志权。教授,发表出版小说、散文、文论、专著200余万字,现居杭州。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