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北京演员大金牙(天桥艺人-大金牙)

大金牙本名焦金池,只因他的口中镶有一颗金牙,而被老天桥人称为大金牙。这也就成了他的艺名。他是拉洋片中资格最老、观众最多、唱功最好的民间艺人。

采访北京演员大金牙(天桥艺人-大金牙)(1)

拉洋片又称“西洋景”、“拉大面片”或“西湖景八大片”,是清末民初后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杂耍。艺人将各种画片放在箱中,让观众通过凸镜观看。艺人一边拉放画片,一边唱画片内容,大都是《寡妇上坟》、《刘大人私访》以及苏、杭州大街你再观观:一趟大街长十里,招牌幌子挂两边。钱庄当铺两对过儿,茶楼洒馆儿紧相连。路南有座美人书寓,画雕刻好门面。楼上坐着听书的客,跑堂儿的过来又把荼端。有几个倌人会弹唱,怀抱着琵琶定准弦;开口唱的是马儿调儿,然后改了太平年,有张生,来游寺,小小红娘把信儿传。这么些玩艺儿瞧了个到,拉起一张你再慢慢儿观。

另有些伤风败俗的画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都门杂咏》中的西洋景诗云:“西洋小画妙无究,千里山川掌握中;可笑不分人老幼,纷纷镜里看春宫。”而《燕市积弊》则更直截了当地评论其有伤风化,净仗着“铙头”(春册)愚人的钱。大金牙作艺时,拉洋片的内容便为之一新。

拉洋片的表演时,艺人将各种片子放在大木箱中,观众要透过箱子的凸透镜,坐在条凳上的五名观众各自把眼贴在镜头前,里边的画片看得清清楚楚,唱词也听得真真切切。大金牙嗓音圆润,素以唱工取胜。他所用的伴奏乐器,只有一把扁鼓和一副小钹。鼓槌是两根支点在中间的小械杆儿,后端穿孔系上长绳,以手拉绳时,木槌上敲面。小钹的敲击方式与鼓相同,一副钹分两面上下相对,牵动绳子上下相合而敲击。

他的画片,每幅约长一米五,宽约一米,全镶在玻璃框子里,其演唱和画片内容,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进政类,自编自唱,如《义和团》、《火烧圆明园》、《慈禧西安避难》、《张勋复辟》,还有北伐军炮轰武昌城的故事及《寺龟山》等等。他编的唱词通俗易懂,合辙押韵,很有艺术感染力。《义和神团》是他最得意的唱段之一,其词为:

您仔细瞧来仔细看, 眼前换了又一片。光绪二十六年六月里,北京城闹起了义和老团,红团,有黄团,还有那山东来的叫老团。大坛首,一声唤,众团民杀声四起,地动惊天,举刀枪,扛火药,怒气冲冲杀进东交民巷洋鬼子的大使馆。扑哧哧,枪扎一条线,喀喀嚓,刀砍一大片。霎时间黄毛绿眼个个伸腿命归天,只听得轰隆隆火药连声响 ,只见那意、比、奥、荷各国使錧房倒屋塌,呼啦啦的冒火又冒烟。义和神团威名震天响,八国联军闻风丧胆体如筛糠吓破了胆。大金牙执细棍站在画片左侧的木凳上,边指点画片,边演唱和介绍画片内容。

乔金凤曾说:“大金牙是个矮胖子,骨骼宽大,脸型方圆,两只眼睛笑眯眯的,嘴很大,一只猪足蹄子都能塞进去嚼了。他爱漂亮,包了一颗金牙,亮闪闪黄灿灿的。他有个徒弟,人儿瘦瘦的,挺精神,也包了颗金牙,人们都叫他小金牙,本名罗偑林。那会儿大金牙边说:‘诸位来逛天桥,要是走累了,就在我这儿歇歇腿儿,您总共花上两个大子儿,您又要真正的像片,您又听唱,您只当捧我大金牙了。诸位坐下以后,您就给我一个大嘴巴。您站在外边瞧,这个打仗的照片,人马黑糊糊的,不太清楚。您若是坐下,由我这显微镜子里一照,真看出十里地远去。个个都是人的真像片,要不是本人的真相片,我是孙子。来来,这位兄弟捧捧我,那位兄弟也捧捧我。’这个大金牙,发誓尽绕弯儿,推到别人身上,先说我是孙子,跟着又说兄弟捧捧我”。

拉洋片中,有些是色情下流的东西,一张宫女图,那是几个美人。一张美人出浴图,小金牙每逢拿出这张片子,故意把下边遮住,还有三张片子是根本见不得人的,他拿在手里,把它们很快掠了一下,你要想看仔细了,得坐下来仔细瞧。我国拉泮片的历史,上溯可以到唐代,所以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风景片、故事片、时事片、传统片等等什么都有,自然也会有伤风败俗的画片。

小金牙是大金牙最得意的徒弟,他们俩经常在一起演出,他们分别站在架子两端,一个拿洋片往木盒子里推,一个把洋片反过来,再往回推。

大金牙在天桥卖艺大约在三十年左右,生意一向兴隆,每日自午时演至黄昏时分,座无虚席,围观候座者更是不计其数。他那滑稽风趣的表演和即兴应景编的唱词,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些表现爱国主义的画片和唱段,在北京市民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