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一生(季羡林晚年百病缠身)

引言

纵观历史,中华民国不仅是军阀混战的时代,更是人才辈出的时代,甚至可以说中华民国有像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一样的文脉,堪称中华文化史上的璀璨之光。在这一时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被世人提升到“国学”的重要地位,百花齐放的时代自然也有不胜枚举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就是其中之一。

众所周知,季羡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国学家、史学家、佛学家、教育学家等。作为国际上著名东方学大师,他不仅在国内有巨大影响力,对于国外更是有深远的影响。季羡林精通英、法、德、巴利文、梵文吐、火罗文等12门语言,是世界上著名语言学家,其研究领域之丰富,所积成就之斐然,堪称照亮了一个时代。事实上,他不仅一位影响力深远的国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热衷养生的普通老人,晚年活到98岁高寿,更创造了一套“三不”养生术。

季羡林一生(季羡林晚年百病缠身)(1)

▲季羡林晚年工作照

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一个农民家庭。6岁时就进入私塾读书,学习《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10岁时,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设小学内读书,开始正式接触英文,当时英文并不是学校的主要课程,但小小的季羡林却对它有非同一般的兴趣。不久之后,季羡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正谊中学,开始正式学习英文。过了一段时间,季羡林又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学习德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季羡林一生(季羡林晚年百病缠身)(2)

▲清华大学校门

大学毕业后,季羡林回到母校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成为了一名国文教员。一年后,清华大学发出前往德国留学的研究生计划,季羡林报名参考并被成功录取。在清华大学的安排下,季羡林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并在这里学习了梵文、巴利文、俄语和南斯拉夫语等语言。不仅如此,在留德期间,季羡林还遇到了世界上难得的精通吐火罗文的大师——博导西克(Sieg)教授,后者将毕生所掌握的火罗文悉数传授给季羡林,季羡林成为世界上仅有几位精通此门语言的学者之一。

季羡林一生(季羡林晚年百病缠身)(3)

▲季羡林雕像

留德学成之后,季羡林回到祖国并受聘为北京大学语言学教授,创建了东方语文系,开始了自己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育生涯。数十年如一日,季羡林在北大分配给自己的简易房子里,创作了上百篇学术名著以及散文,并且季羡林在从事语言教学工作期间,还开始着手于佛教史和世界文化史等多方面研究,留下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大唐西域记校注》等多部宏伟的著作。

季羡林一生(季羡林晚年百病缠身)(4)

▲翻阅书籍的季羡林(旧照)

生老病死是人类发展的自然循环规律,季羡林年老时也不免患有老年人常见的诸多病症,如白内障、冠心病、哮喘等。与众不同的是,即使百病缠身,季羡林却还是活到了98岁高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其所创的“三不”养生术的养生办法说起了。所谓“三不”,即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季羡林一生(季羡林晚年百病缠身)(5)

▲季羡林故居近照

第一,不锻炼。季羡林所说的不锻炼并不是说绝不锻炼,而是不做剧烈运动,只做一些相对适宜老人的锻炼。除此之外,季羡林十分重视大脑的锻炼,他认为再多的体质锻炼都是无益,只有经常注重大脑锻炼,才能一直保持敏捷的思维,才能带动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第二,不挑食。由于老年人肠胃不好,因此对一些食物是需要忌口的。季羡林认为应当做到营养摄入均衡全面,这样身体才会跟得到年龄的节奏。第三,不嘀咕。所谓不嘀咕便是对那些令人不愉悦、想不开的事不纠结,懂得放下,不沉迷于过往。

季羡林一生(季羡林晚年百病缠身)(6)

▲季羡林和他的猫旧照

除了“三不”养生术,季羡林还有“两好”,即好看书和好养猫。季羡林一生以读书为乐,直至老年时期,依然十分热爱读书,家中堆满了各种书籍。在家人相继去世后,季羡林喜欢养猫,猫成为老人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结语

“养生无术是有术”,季羡林的养生之道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相信每个人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到。事实上,在这些养生之道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心态的保持,只有良好乐观的心态才能做到健康长寿。

参考资料:

《季羡林》《我和父亲季羡林》《想念季羡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