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当地民俗(四川绵阳的特色乡俗)

原创2022-06-30 15:22·悟道的寂寞油腻叔,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绵阳当地民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绵阳当地民俗(四川绵阳的特色乡俗)

绵阳当地民俗

禹的传说

原创2022-06-30 15:22·悟道的寂寞油腻叔

#绵阳##巴蜀##同城达人##四川人文及民俗##绵阳市的乡风民俗,你知道多少?2022-06-29 18:22

绵阳市是四川省地级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2018年1月25日,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的通知》,有24个项目入选。至此,绵阳市已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个(其中“羌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遗项目43个,市级254个,县级650个。

本着弘扬民族文化的宗旨,小编收集了绵阳有代表性的几个特色乡风民俗,意在宣传家乡丰富多彩的特色文旅项目,扩大家乡的知名度,为家乡的振兴发展略尽绵薄之力。以下内容均来自网络公开发表的信息,小编只是汇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13689686163@163.com)删除。

北川县特产 北川县美食 北川县民俗文化 北川县十大景点 北川县十大特产 北川县旅游指南 北川县行政区划 北川县名人 [移动版]

禹的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向藏东高原过度的高山峡谷地带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是我国羌族最主要的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距离省会城市成都160公里,距离中国科技城绵阳城区50公里,辖22个乡镇,总人口22万人。北川于北周天和元年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封建社会,长期由当地土司管理。1987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北川按少数民族县对待,2003年7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同年10月25日,北川人民举行了隆重的羌族自治县成立庆典。

北川,古属西羌,亦称西夷。《孟子》说:“禹、西夷之人也”。《史记》云:“禹生西羌”。《竹书纪年》说:“修已背剖而生禹于石纽”。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川西北置郡设县,北川属汶山郡广柔县。杨雄《蜀王本纪》、谯周《蜀本纪》、陈寿《三国志》、郦道元《水经注》等史记都记载禹生广柔县,具体地点为石纽刳而坪。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始置北川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取名“石纽”之“石”“甘泉”之“泉”,更名为石泉县,此后的史志都指石泉县为禹生之地。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与陕西石泉同名,复改为北川县。据古史记载,今北川县应为大禹故里。虽然年代久远,北川至今还流传着大量有关大禹的传说,石纽山、禹穴沟还比较集中地完好地保存着有关大禹的遗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北川人民一直视大禹为始祖、为宗神,世世代代缅怀他、纪念他。

禹,姒(si)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在虞舜时,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徒劳无功,受殛于羽山。禹继续治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导流入海,治水成功。他在兖域内导三川(黄、济、课)、疏九河(其中马颊河、徒骇河流经茌平,现郭堤口村有大禹治水塑像)(马颊、徒骇、太史、覆釜、胡苏、简、洁、钩盘、鬲津)、会一泽(雷夏)、升二水(江、淮),把水患排除,乖乖地流人大海。自此,水乡成沃土,沼泽变良田,人们休养生息,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