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河建设规划(辉煌十年看合肥)

大皖新闻讯 从曾经的合肥郊区,一跃成为安徽“第一城区”,经济总量突破“千亿级”,人口规模超过“百万级”,经济实力跻身长三角城区“第一方阵”,合肥市包河区这十年一直加速领跑。时代向前,奋斗不止。包河区正全力建设现代金融和文化创意发展示范区,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转化应用示范区,城湖共生绿色引领示范区,聚焦全省稳首位、长三角求进位、全国提地位。包河,正以昂扬的姿态,向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迈进。

合肥包河建设规划(辉煌十年看合肥)(1)

安徽创新馆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

共进 强链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手机预约乘车、绿波通行、闯红灯预警……今年下半年,从包河区核心路段到花园大道沿线的15km道路上,安徽首条基于公开道路常态化运营的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项目即将运营,市民将能亲身体验自动驾驶带来的科技与便捷。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给包河带来澎湃发展动力。

这十年,包河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5%,连续多年跻身全省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

安徽创新馆、安徽科技大市场投入使用,与中科大、合工大等合作成果丰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72 家、增长近8 倍,正加快打造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转化应用示范区。光谷金融港、滨湖金融小镇、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金融集聚区蓬勃发展,全区金融机构总量超500 家、其中省级以上金融总部达40 多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金融中心。

2021 年,包河区文化产业产值395 亿元,相继获评全省创意文化产业战新基地、全省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等。

合肥包河建设规划(辉煌十年看合肥)(2)

中国视界

新能源汽车、创意文化两大战新基地领跑全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国争先,文化产业主营收入占全市1/3 以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视觉、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迅猛。

十年来,包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个“数字经济赋能、金三角产业引领、新兴产业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已然形成。

共建 力度空前打造品质城区

从一片滩涂中层层突围,包河描绘出一座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城区。

以滨湖新区为引领,老城区、包河经开区、淝河、骆岗、滨湖卓越城等片区次第开花,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拉开了城市空间的框架。“四大空间”战略的提出,让包河成为打造品质城区的“空间大师”,也见证了“城乡一体化”的坚持。

包河作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已全面成型,上海路、郎溪路、方兴大道高架、庐州大道等主干道建成通车,高铁南站直达133个城市,长三角“两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合肥港成为长江支流最大集装箱码头,轨道交通“六线齐发”、运营里程占全市近40%。

大建设、大征迁、大发展……包河累计征迁超2600 万平方米,城市框架纲举目张,综合承载力极大提升,实现了从“岗圩相间”到“现代新城”的空间形态之变。省行政中心搬迁入驻,核心要素加速汇聚,实现了从合肥“东南一隅”到“安徽中心”的战略位势之变。

如果你住在包河,可以深切感受到包河城市建设力度空前。滨湖新区建成区面积拓展1 倍以上,安徽创新馆、融创文旅城建成开放,时尚现代的形象愈发彰显。滨湖卓越城树立生态新城样板,淝河片区迎来脱胎换骨之变,骆岗中央公园加快建成国际化窗口形象新空间。罍街、合柴·1972等精品力作惊艳全城,圩美·磨滩成为“诗意乡村”典范。

合肥包河建设规划(辉煌十年看合肥)(3)

合柴·1972

共融 以开放之姿营造更优环境

在长三角城市版图中,杭州余杭与合肥包河是一对南北闪耀的“双子星”,如今,梦想小镇将两地紧紧连在一起。2019 年底,两地以合肥市滨湖卓越城为依托,合作共建合杭梦想小镇,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样板示范,包河区也与长三角越来越紧密。

2021 年4 月,由包河区重点打造的长三角一体化项目——“罍 村”在上海正大广场甫一亮相,便成为申城市民重要的休闲打卡点。这是该区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推动优质企业“走进”长三角的重要布局。

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包河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开展等高对接。“双招双引”攻势猛烈,“包·办好”“金牌店小二”营商环境品牌等全国知名、全省示范。

包河这朵浪花,正立在潮头,努力融入江海。

共生 水绿交融改善人居环境

微风轻拂湖面,“印象滨湖”公司护渔大队队长许小刚,像往常一样从南淝河入湖口处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八百里巢湖水天一色,不远处鸥鸟翔集。渔民出身的许小刚对巢湖再熟悉不过,但他不会想到,曾经年年“水患”的巢湖,会在二十年后变身市民的“亲水”之地。

合肥包河建设规划(辉煌十年看合肥)(4)

一湖碧水还复来。

濒临巢湖,坐拥“一湖十河”,城湖共生,是包河绿色发展最美的注脚,更是生态环保不可推卸的责任。十年来,巢湖“十年禁渔”严格落实,蓝藻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入湖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巢湖水质创下40 年来最好纪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与此同时,“公园城区”建设扎实推进,南二环高压绿廊、南淝河右岸码头公园等建成开放,在合肥市率先完成“十大湿地”“十大公园”建设,绿化覆盖率达45.8%,城园一体的生态格局跃然呈现。

十年间,包河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4.7平方米,“一湖十河”释放生态之美,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共享 宜居宜业让百姓更有幸福感

十年来,包河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力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将超过90%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民生短板加速补齐,民生事业成就斐然。

一片片荒地蝶变为崭新的城市生活空间,一套套安置房迎来新主人。包河区启动实施征迁安置五年攻坚行动以来,已完成征迁108 万㎡,安置群众近2 万人、创历年之最。五年累计建成安置房473 万㎡,安置群众5.7万人。

老城更新做“减法”,保留城市记忆,降低建筑密度,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危险住房处置,系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让老城区更具通透性、延续性和舒适性。

包河还在老城拿出了更多的空间用来建设口袋公园、停车场、社区阅读空间等公共服务设施,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对外开放,17个阅读空间全面建成,书香飘满包河。

特别是教育方面,五年累计新增学位5 万余个,在校学生增长近70%,群众普遍关注的“入园难”问题大幅缓解,“学在包河”创响品牌。

合肥包河建设规划(辉煌十年看合肥)(5)

“三点半课堂”丰富学生生活。

优质的生态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在包河安家置业。

十年间,群众期盼的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快速集聚,民生保障提标扩面、长足进步,一个宜居宜业且独具魅力的高品质城区画卷,在包河渐渐清晰。

郝梦瑶 包育晓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