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仙陶峰民间故事合集(闽东廉吏故事灵谷苦读)

狐仙陶峰民间故事合集(闽东廉吏故事灵谷苦读)(1)

狐仙陶峰民间故事合集(闽东廉吏故事灵谷苦读)(2)

狐仙陶峰民间故事合集(闽东廉吏故事灵谷苦读)(3)

[开栏的话]

为加强我市廉洁文化建设,大力涵养清正廉洁价值理念,不断提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功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地生根,营造崇德尚廉、拒腐防变的良好社会风尚,以清风传承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宁德市纪委监委挖掘弘扬闽东历史勤廉人物事迹和勤廉思想,于2022年3月24日起,在“滴水清风”微信公众号开设“闽东廉吏故事”专栏,持续推送薛令之、张以宁、冯梦龙、李拔、甘国宝等勤廉人物系列小故事,发挥好廉洁文化春风化雨、资政育人的作用,涵养清明政风、树立良好家风、培育淳朴民风,持续巩固发展良好的政治生态,不断开创宁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谷苦读

—薛令之小故事(一)—

狐仙陶峰民间故事合集(闽东廉吏故事灵谷苦读)(4)

狐仙陶峰民间故事合集(闽东廉吏故事灵谷苦读)(5)

薛令之(683-756年),字君珍,号明月,唐神龙二年(706年)中进士,官至东宫侍讲、左补阙,被誉为“苜蓿廉臣”。

中国的文化教育思想,以汉朝为分界线。汉以前,主流是耕战文化;汉以后,是耕读文化。唐自贞观以来,由于科举制度的确立,又把耕读文化向前推进了一步。

唐永昌元年,薛令之7岁,到了“开蒙”之年。薛令之祖父和父亲均受传统耕读文化熏陶,因此尤为重视薛令之的培养。经过认真商讨,他们决定到灵岩山谷构建草堂,在僻静、幽远、荒凉的环境中,延师教育,力图培养出一代英才。

狐仙陶峰民间故事合集(闽东廉吏故事灵谷苦读)(6)

薛令之不负长辈期望,七岁时随母谢氏来到灵岩山腰灵谷草堂中,开始了发愤图强的十载寒窗。然而,在经济文化尚不发达的福建,“学而优则仕”并没形成普遍的观念,一个家贫的青年人不事稼穑、工商,却结庐灵谷,长闭山中“勤读”“耽学”,根本不被周围的庶民理解,村民们见他家境贫寒,还整日“痴迷读书”“不务正业”,都笑话他。

有一日,一个农夫上山垦种,看到正在读书的薛令之,再次笑话他。背负着村民异样目光的薛令之写下了《草堂吟》,抒发自己的大志。

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春日溪头垂钓归,花笑莺啼芳草绿。

猿鹤寥寥愁转深,携琴独理仙家曲。

曲中哀怨谁知妙?子期能识宫商调。

鱼未成龙剑未飞,家贫耽学人争笑。

君不见苏秦与韩信,独步谁知是英俊?

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间各佩黄金印。

男儿立志须稽古,莫厌灯前读书苦。

自古公侯未遇时,萧条长闭山中户。

狐仙陶峰民间故事合集(闽东廉吏故事灵谷苦读)(7)

青少年时代的薛令之,通过诗句,抒写了白云作伴、春日垂钓、花鸟啼鸣的美妙“苦读时光”,道出“家贫耽学人争笑”的无奈心情,也直抒自己远大的抱负:不怕艰苦,不畏孤独,苦中求乐,勤读诗书,以期有朝一日“破壁”而出,成为一个于国于民不可或缺的人才。

供稿:福安市纪委监委

转自:滴水清风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