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什么只有两个庙号?古代帝王生前身后的各种尊号是怎么区分的

古代中国有过不少朝代,每次改朝换代都会重新定国号。从第一个朝代夏朝开始到清朝的宣统皇帝结束,共经历了四千多年,出现过无数的君王。每位帝王多半都会有尊号,能让后人记住。尊号里面包括生前的和去世之后的,这些尊号里面包括年号,庙号,谥号和徽号。那么这些封号怎么区分,有时候会傻傻分不清,有的帝王有庙号而有的就没有。有的只有一个年号,有的有好几个甚至十几个之多。这些封号都有什么区别?我们一个一个来解析:

古代皇帝为什么只有两个庙号?古代帝王生前身后的各种尊号是怎么区分的(1)

1.年号

先说说年后的由来,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称。第一位正式用年号纪年的皇帝是汉武帝,汉武帝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建元元年在公元前140年。从汉武帝开始历朝历代皇帝基本都有年号,成为了制度。有的皇帝有十几个,有的只有一个。汉武帝就有很多,元狩,元光,元朔等都是汉武帝的年号。帝王遇到祥瑞或者国家大事,换代之类的都会改元换年号。明清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皇太极有两个。明清以前的皇帝多半都有不止一个,像唐太宗就只有一个贞观年号,唐高祖也只有武德一个年号。一般新君继位的第二年改元用自己的年号。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建元,最后一个是宣统。

古代皇帝为什么只有两个庙号?古代帝王生前身后的各种尊号是怎么区分的(2)

2.庙号

庙号起源于商朝,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祭祀在太庙里面对国家有特别大的功劳的先王。周朝的太庙里面没有庙号只有谥号。秦始皇认为子议父臣议君感觉很不好,把庙号谥号一起给废除了,把自己成为始皇帝,后人从二世一直到万世。到了汉朝对庙号要求非常严格,整个两汉四百年才七位有庙号的帝王,西汉四位,东汉三位。庙号其实是对君王死后的一种盖棺定论。商朝庙号有三种:创基立业曰“太”(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宗武丁)、中兴者曰“中”(中宗太戊,一说祖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这些是最早出现的庙号。

古代皇帝为什么只有两个庙号?古代帝王生前身后的各种尊号是怎么区分的(3)

汉朝跟周朝差不多,对庙号的评价非常严格。刘邦是开国君主为太祖高皇帝,太祖是庙号国家是他建立的功最高,谥号为高。太宗文皇帝刘恒是刘邦接班人又有德,所以庙号为太宗,谥号文。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扩土差点就没庙号,群臣反对汉武帝立庙,认为他无德。巫蛊之祸把自己的儿子逼死还灭三族,大臣们同情太子刘据,认为汉武帝太残暴坚决反对,是汉宣帝跟大臣们拼命理论僵持了很久才给争回来世宗的庙号。汉宣帝文治武功把汉朝疆域扩大到极致,是中兴之主所以庙号中宗。东汉就前三位有庙号,光武帝,明帝和章帝。刘秀的庙号是世祖,意思就是再造大汉王朝。还有刘备建立的蜀汉也称自己是延续汉祚,庙号烈祖昭烈皇帝。

古代皇帝为什么只有两个庙号?古代帝王生前身后的各种尊号是怎么区分的(4)

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庙号就不太值钱了,魏国就三位称祖的了,曹操太祖,曹丕高祖,曹叡还在世的时候就给自己取好了庙号叫烈祖,到了唐朝以后基本人手一个庙号,一个不落,除了政变或者亡国之君。崇祯虽然是亡国之君但别人给他追封为思宗皇帝。

3.祖和宗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还有世祖,圣祖、烈祖、成祖这么多祖,太宗这么还比世祖还大?太祖是白手起家,没有家族的底蕴,比如刘邦、朱元璋就是代表,他们一个亭长一个乞丐靠自己本事打下的江山,开创之主所以叫太祖。而杨坚、李渊是祖上就是贵族门阀,给他们打好了基础他们站在祖上打好的基础上打下江山,所以称高祖。司马炎、忽必烈和顺治都是世祖,他们的祖父和父亲是太祖太宗,天下是是他们打下来的,他们顺便是本朝第一个建国皇帝。司马懿司马昭基本控制魏国,只是没登基,而留给司马炎建立新王朝。忽必烈的父祖是蒙古帝国可汗,他自己建立了中原王朝叫元朝。顺治是满清入关后第一个皇帝,所以他们都叫世祖。

太宗一般都是第二代里面继承了第一代开国君主的衣钵。像唐高祖李渊,他儿子李世民是太宗。明太祖朱元璋,儿子朱棣是太宗,后面被嘉靖改为成祖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儿子皇太极是太宗。太宗的地位除了太祖、高祖外比其他的祖要高。像其他光宗,英宗,世宗等都是晚辈。

古代皇帝为什么只有两个庙号?古代帝王生前身后的各种尊号是怎么区分的(5)

4.谥号

谥号是人去世后,后人对于他生前的所作所为给于的评定,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功过,也是盖棺定论。谥号不仅皇帝有,皇帝和朝廷也会给重要大臣上谥号,这里主要讲皇帝的谥号。谥号制度在周朝就开始形成了,周王室和诸侯国普遍都有谥号。夏商时代的帝的称呼多数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庚、帝辛等。秦始皇的时候给废除了,汉朝以后基本都延续上谥号。

谥号也分美谥和恶谥,像高、文、武、宣明等都是美谥,惠就是比较平庸了。桀、纣、厉、灵、炀那是恶谥。像少帝,质地,冲帝几个小皇帝去世的早,连谥号都没有,这是后人叫的。

古代皇帝为什么只有两个庙号?古代帝王生前身后的各种尊号是怎么区分的(6)

5.尊号(徽号)

徽号是大臣给皇帝和皇室成员在世时上的尊称。唐朝以前的尊号就几个字,比如秦始皇李斯等人给秦始皇上尊号为皇帝,取三皇五帝各一个字,表示功盖古今。比如汉武帝的尊号就是孝武皇帝,就孝武两个字,汉朝以孝治天下。如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称天皇。到了唐玄宗开业时期尊号之风盛行,字数越来越多。唐玄宗生前的尊号就加了六次,第一次是“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后面加到十四个字“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唐宋之后尊号越来越长,慈禧太后的尊号是清朝皇后之最:“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祟熙”。

古代皇帝为什么只有两个庙号?古代帝王生前身后的各种尊号是怎么区分的(7)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秦汉时期叫汉武帝,到了唐朝又叫唐太宗不叫帝了,到了明清时期怎么又叫洪武了。是这么回事,汉武帝那是谥号,因为汉朝以前的庙号太值钱了,不是哪个皇帝都有资格,都用谥号来尊称。唐朝之后庙号多起来了,基本人人有份,叫宗好记一点,比如宋太宗,唐德宗。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明朝以后的皇帝基本都是一个年号,不像以前那么多,像唐高宗就有十四个之多,根本不知道怎么用年号称呼了。明清时期反而庙号不常用,比方说光绪帝庙号是德宗,光绪这个年号如雷贯耳,庙号德宗就有不少人不知道。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庙号是高宗。

古代皇帝为什么只有两个庙号?古代帝王生前身后的各种尊号是怎么区分的(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