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与赵玉林(赵玉林种子)

秦巴山深处,剑门关下,“种子”下山的故事在流传。故事的主人公——77岁的赵玉林,曾是一位身患残疾的贫困户,如今不仅已走出贫困,还带领周边群众增收,让致富的“种子”生根发芽。

暴风雨与赵玉林(赵玉林种子)(1)

赵玉林是四川省剑阁县柏垭乡井泉村人。他虽然行走不便,但精神矍铄。“我现在还有很多学生呢,这些学生都是周边村民。”赵玉林说。

老赵的房前屋后,长满了白芨、夏枯草等中药材。“这些中药材,是我从山上‘请’下来的。”赵玉林说,他在山上采集药材种籽和幼苗,再移植到村里,没想到也成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

“几年前,赵玉林和老伴因为肢体残疾,被定为贫困户。但老赵并没有等靠要,而是自力更生想办法脱贫。”井泉村第一书记唐正兴说。

暴风雨与赵玉林(赵玉林种子)(2)

“我从电视上看到中药材价格还可以,就想弄点中药材来种种。”老赵说,“中药材种苗价格高,我和老伴决定到山上找种籽。”每年三月,秦巴山草木苍翠,也正是不少草药“破土露苗”时节。几年前,老赵和老伴背着竹篓,拿着小弯刀,一瘸一拐地进入秦巴山密林之中。“那一年,我们挖了很多车钱草幼苗。”老赵说,他们把车钱草栽在了庄稼地里。

第二年,车钱草长势喜人。老赵满以为能挣到“大钱”,结果车钱草长得太大,根系深深地扎入地下。老赵和老伴要费好大劲才能把车钱草连根拔起。“我们体力不行,种车钱草还是不行。”赵玉林说。

老赵铁了心,决定上山找野生白芨苗和夏枯草苗。他带着水壶、干粮,进入森林一找就是一天。“有时候一株白芨苗都找不到,有时候能找到几株。”赵玉林说,由于野生白芨苗稀少,他前些年每年都要进山寻找种苗。

暴风雨与赵玉林(赵玉林种子)(3)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后几年里,赵玉林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种满了白芨、夏枯草。他及时为这些幼苗排水、除草、施肥、防虫,果然获得丰收。

老赵把收获的种籽收集起来,第二年又育成苗,成片栽种。就像滚雪球一样,他的药材种植规模从不足一亩发展到3亩多。“前年,我卖中药材挣了8000元。”赵玉林说。

柏垭乡党委书记熊丽蓉说,老赵在移栽过程中,也得到驻村农技员母文松的指导,并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而老赵请“种子”下山的事也越传越广。除了本地村民,还有外地村民来“取经”。

2017年,井泉村村民唐翠华在老赵的带动下,种植了白艾、车钱草等中药材,当年就挣了2000多元。“老赵脑壳灵活,种中药材简单易学,挣钱还省力。”唐翠华说。

今年,井泉村流转了150亩土地用于种植沙参和夏枯草。老赵把3亩地也流转了出去,除了每亩每年有300元的流转费外,每年他在中药材种植地里务工,还有近2万元的收入。已经脱贫的赵玉林说:“这样比自己种更合算,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