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话剧曹禺(那年今日)

1994年11月11日,以戏剧大师曹禺命名的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在人民大会堂颁奖。曹禺戏剧文学奖是中国戏剧文学领域一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评奖活动。这项国家级戏剧文学大奖,对当代戏剧文学创作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83年话剧曹禺(那年今日)(1)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其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戏原来是这样美妙迷人的东西!”

1910年9月24日,一个叫做万家宝的男孩诞生在天津租界中的万家大院里。“曹禺”则是日后他将姓氏“万”的繁体字拆成“草字头”和“禺”,根据谐音给自己取的笔名。产后三天,他的生母就因患产褥热而辞世。为抚养襁褓中的婴儿,曹禺的父亲遂娶了曹禺生母的孪生妹妹为妻。

83年话剧曹禺(那年今日)(2)

曹禺青年照

曹禺记得,“三岁,继母就抱着我看戏,我小时候看了不少戏,文明戏看得最多。”酷爱听京剧、看各种地方戏的继母,每次去戏院都带着曹禺,所以他从小就看过谭鑫培、刘鸿声、杨小楼等人的戏,成了小戏迷。

“戏原来是这样美妙迷人的东西!”正因如此,曹禺很小就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编戏演戏;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他曾女扮男装扮演《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娜拉,还主演过根据莫里哀名剧《悭吝人》改编的《财狂》,后来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系,便广泛钻研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剧作,终于自己也成为一名剧作家。

童年旧梦成就剧坛杰作

曹禺的父亲、继母还有同父异母的哥哥都抽鸦片,抽烟的人大概都是晚上开始抽,一直抽到天亮才睡觉,所以经常曹禺放学回家时,家里就像坟墓一样。在曹禺眼中,“周朴园有我父亲的影子,在繁漪身上也可以找到我继母的东西,主要是那股脾气。”

曹禺儿时,家中还有不少仆人。5岁时,发生了一件影响曹禺一生的事,奶妈告诉他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个妈不是你的亲妈,你亲妈生你三天便得病死去了。”曹禺后来回忆道:“不知为什么,我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哀。自此,我常常陷于一种失去生母的孤独、寂寞和悲哀之中。”

83年话剧曹禺(那年今日)(3)

话剧《雷雨》剧照

正是这些如梦魇一般的童年旧事,让曹禺从少年时代起就多愁善感、内心孤寂,高中时便发表了一首名为《不久长》的诗,诗中写道:“不久长,不久长,袅袅地,他吹我到沉死的夜邦,我望安静的灵魂们在水晶路上走,我见他们眼神映现出和蔼的灵光;我望静默的月儿吻着不言的鬼,清澄的光色射在惨白的面庞。啊,是这样境界才使我神住哟,我的来日不久长。”

在一种无形力量的吸引和诱惑下,出于内心“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19岁的曹禺开始陷入剧本的构思当中。刚进清华大学,他便一头栽进了图书馆书库,浏览无数的书籍和画册,苦苦构思近5年,写下众多人物小传,几经揣摩,五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四幕话剧《雷雨》。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中国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以及著名的戏剧大师、戏剧诗人。

费尽心力写不出东西

1952年,周恩来找曹禺长谈过一次,问起他的生活和创作情况。曹禺说,生活很好也很愉快,谈到创作却卡住了。从最近的一次创作《艳阳天》算起,他已经5年没有写出东西了。

“中国有句话,江郎才尽。我不说才尽,我有没有才,真是个问题。一拿起笔来写现在,就感觉到肚子里一无所有。不像从前,拿起笔来顺溜极了。”研究者说,他知道应该怎么写,就不会写了,写出来,也就不会好。

83年话剧曹禺(那年今日)(4)

曹禺晚年照

除去“文革”10年空白,三十多年里,曹禺成形的创作总共只有两部半。复出后,曹禺的社会活动非常多,每次回到家,就只剩下疲倦和沮丧。他对女儿说,我知道写不出来,我用社会活动来填补痛苦。

上世纪80年代末,曹禺决心抛开诸多应酬,找回原来那个自己。他把自己关在上海的寓所里,重拾起解放前未完成的剧作《桥》。他给女儿写信谈,找人谈,费了很大的心力,常常夜里醒来趴在那里想写下去,可总有那么多想不通的关、过不去的坎,最后,心气越来越弱,终于没能写成。

曹禺、郑秀:过眼烟云五十年

83年话剧曹禺(那年今日)(5)

曹禺和郑秀

郑秀是曹禺的第一位爱人,同时也是爱曹禺时间最长的一位痴情女子。她是曹禺清华大学法律系的同学。1933年清华校庆,两人不期而遇,曹禺被郑秀的美丽而打动,几次追求未果,最后在曹禺的一场大病中两人开始相恋。经过3年的爱情长跑,1937年在曹禺母亲和郑秀父亲的催促下,曹禺和郑秀在长沙青年会举行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妻。巴金、靳以、马彦祥、张天翼等都参加了这次典礼。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俗到极点的话简直是曹禺和郑秀的写照。

这时他们才发现,出身寒门的曹禺和郑秀,在生活中有许多截然不同的习惯。曹禺的世界里只有创作,这让他忽视了许多生活细节。在生活上有着诸多差异的曹禺和郑秀,在婚姻的道路上开始逐渐不同步。

曹禺和郑秀婚后不久,便和方瑞有了长达十年的婚外恋情。这段恋情从一开始就处于半公开状态, 曹禺数次向郑秀提出离婚,此时郑秀已育有二女,坚决不离,但二人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他们一直分居到1951年。郑秀在十分孤寂和痛苦中离婚。郑秀对曹禺的同窗好友张骏祥说:“过去我爱 曹禺,嫁给了他,现在我还是爱他。我同意离婚,因为我希望他幸福”。郑秀于1989年10月去世,始终未再婚。

83年话剧曹禺(那年今日)(6)

郑秀(中)、曹禺(右)1933年在清华演出

她一直那么爱着他,等着他,她想要和他复合。这愿望到死也没实现。

1989 年8月,郑秀病重,通过多种渠道提出要见曹禺一面,不知为什么,没能实现这个要求。在人生的最后,她嘴里呼喊着的,仍旧是“家宝”。郑秀去世后,曹禺在给次女万昭的一封信中,心情复杂地写道:“妈妈故去,我内疚很深。你们——你和黛黛小时我未能照护,只依妈妈苦苦照顾,才使你们成才。想起这些,我非常愧疚。事已过去,无法补过。人事复杂,不能尽述。”

编辑:王晶晶

来源:综合福州晚报、中新网、人民网等整理

83年话剧曹禺(那年今日)(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