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出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出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1)

高筑墙:拿住“咽喉”,确立根基,建立竞争壁垒。

1、元末群雄乱斗,朱元璋在一开始就将目光紧紧地盯着金陵。

这座控扼长江的咽喉重镇,不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经济富庶,能为自己的征战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

当别人四处抢地盘时,朱元璋却一心一意猛攻金陵,并将其拿下,作为自己的根据地,确立根基。

2、华为的创业理念与朱元璋如出一辙。

在创业初期,别的企业抢着在各个领域都插上一脚,华为却制定了“聚焦战略”,坚持“压强原则”,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用所有的力量集中开发出一部分优质市场,形成自己的优势,将其他竞争者排除在外。

这个战略帮助华为实现了合作伙伴数量迅速增长,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之后,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华为也坚持

“先打好一个点”,坚定地不扩展运营范围,将精力和资源专注地投入在大数据传送渠道上,实行饱和攻击。

为此,华为拒绝了各个公司抛来的“橄榄枝”,因为那都与当时的战略重点无关。

在朱元璋“高筑墙”理念的指导下,华为放弃了眼前利益的诱惑,坚持聚集力量、饱和攻击,这也是华为大获成功的基石。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出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2)

广积粮:积累资源,巩固大后方,立于不败之地。

1、在金陵站稳脚跟后,朱元璋立即着手恢复农业生产,大力发展民生,安定社会秩序。在根基未稳之前,他决不像其他对手那样贸然扩张。

他利用江南地区优越的生产条件,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兴建水利工程,恢复粮食生产;

又分派将士在各处屯田生产,召集流民垦荒种地,并且根据生产量的多少来决定赏罚;

后来,他又从民间抽选壮丁编制为民兵,农时耕作,闲时习战。

一年后,金陵的粮仓也满了,军食也够了,老百姓的负担也减轻了。粮食富足、人心稳定,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建立了起来,让朱元璋从此立于不败之地。

2、“广积粮理论”也是华为经营的核心思想:

企业有了一块坚实的根据地生存下来后,还要有强大的战略储备,只有坚持“广积粮”,积累粮食、时刻练兵,才能保证上战场的一刻不出差错。

前不久,美国再次加强对华为的制裁,禁止别的企业向华为供应芯片。

芯片是手机中最核心的部分,如果芯片太弱,不管手机的附加能力多强,手机依旧没有竞争力。

但在所有人担心华为的时候,华为却突然宣布自己已经提前储备了大量的美国关键芯片。

原来,早在2018年,华为就已经意识到了美国的野心,早早地开始储备芯片,次年更是大大增加了芯片的储备支出。

在不动声色间,华为已经默默储备了大量优质、有效的资源,即使美国对华为发起“芯片封锁”,也不会对华为造成太大的影响。

华为的“广积粮”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年累月的积累;也正是因为“广积粮”,才让华为在美国的强压下,依旧保持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

这就是“广积粮”的力量!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出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3)

缓称王:闷头发展,静待时机,厚积薄发。

1、九字真言中,最难的其实是“缓称王”。

朱元璋眼睁睁看着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等实力相当的对手纷纷称帝称王,他却强忍诱惑,坚持不称王,在金陵仅仅低调地自称“吴国公”。

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这其实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缓称王”的策略,使朱元璋这支力量较弱的起义军没有过早地成为众人的主要进攻目标,得以逐渐壮大起来,最后成就了霸业。

当敌人树大招风,被元朝军队追着打时,他却得以安心发展,闷头壮大,静待时机,击败所有对手,一举开创大明三百年基业。

2、华为一贯强调,不要一有成绩就上去称王称霸,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后,却暂时不将它用在手机上,手机还是支持安卓系统。

原因就在于,在已经有安卓和iOS两大市场的时候,华为没有必要非去争个三足鼎立。

树大招风,一旦稍有体验差的地方,都会被对手无限放大,甚至损失海外市场。这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