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型血管内皮瘤和先天性血管瘤(常见的婴幼儿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瘤)

什么是血管瘤

通常人们所指的血管瘤是对一类脉管性疾病的一个笼统概念,实际上脉管疾病具有畸形和肿瘤的双重特性,包含了从“胎记”到危及生命病变的一大类疾病。病变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因其所在位置、大小的不同,可导致临床不适、外观畸形和功能障碍。尽管两者在组织结构、病程演变和治疗方法上完全不同,不同类型的脉管肿瘤和脉管畸形还是经常被统称为“血管瘤”。

血管肿瘤的ISSVA分类-2018

1982年,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整形外科的John B. Mulliken教授首次提出对此类疾病基于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分类方法,将此前传统意义的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阐释了两者最本质的差别,即血管肿瘤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而血管畸形则无此现象。该观点被广泛认同,从而成为对此类疾病现代分类的基础。国际脉管性疾病研究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ascular Anomalies,ISSVA)制定的脉管性疾病分类系统(最新版是2018年的修订版)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分类标准。

婴儿型血管内皮瘤和先天性血管瘤(常见的婴幼儿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瘤)(1)

最常见的血管瘤是婴幼儿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

是指由胚胎期间的血管组织增生而形成的,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发生在皮肤和软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约30%的病变在出生时出现,出生后4周内被发现的病变约为70-90%。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P.55病变过程表现为快速增生期,稳定平台期和消退期。最早期的皮损表现为充血性、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生后6个月为早期增殖期,瘤体迅速增殖,明显隆起皮肤表面,形成草莓样斑块或肿瘤,大小可达最终面积的80%。

之后增殖变缓,6~9个月为晚期增殖期,少数患儿增殖期会持续至1岁之后,瘤体最终在数年后逐渐消退。1岁以后病变可以每年10%的速度消退,5岁时消退约为50%,7岁时可达70%。未经治疗的瘤体消退完成后有25%-69%的患儿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包括瘢痕、萎缩、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

先天性血管瘤

先天性血管瘤不同于婴幼儿血管瘤,病灶的生成在妊娠的子宫内完成,出生时的皮损已经成熟,不会再继续扩大发展。临床表现为紫红色肿物,可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肿瘤周边苍白。先天性血管瘤可表现为以下几种亚型:1. 快速消退型(Rapidly involuting-RICH),生长曲线走势和婴幼儿血管瘤相似,消退期主要集中在1岁之内。2. 部分消退型 (Partially involuting-PICH)。3. 不消退型(Non-involuting-NICH)RICH),病变持续存在无自然消退。

婴儿型血管内皮瘤和先天性血管瘤(常见的婴幼儿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瘤)(2)

婴儿型血管内皮瘤和先天性血管瘤(常见的婴幼儿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瘤)(3)

婴儿型血管内皮瘤和先天性血管瘤(常见的婴幼儿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瘤)(4)

​​​​

李京宏的详细介绍

婴儿型血管内皮瘤和先天性血管瘤(常见的婴幼儿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瘤)(5)

李京宏,男,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临床外科硕士。

现任国际电化疗协会副主席,国际电化疗协会亚洲地区主席,中国第三届电化学治疗学会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对多种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大范围及特殊部位的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如皮下及肌肉间血管瘤、会阴部血管瘤、颌面口腔内血管瘤、肝血管瘤等),综合应用电化学疗法、激光疗法、局部硬化剂注射等多种方法的特色治疗,为众多传统医学手段无法治疗的患者缓解了痛苦,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应用超声引导下瘤体内硬化剂注射治疗肝血管瘤,避免了开腹手术的创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将电化学疗法应用到原发及转移的良恶性实体肿瘤,为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近年来将电化学疗法推介到欧美、亚洲多个国家及地区和国内多个省市的医疗机构。 

诊治范围: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体表色素斑褪色、皮下及肌肉间血管瘤、肝血管瘤等;体表原发及转移的良恶性实体肿瘤,包括皮肤癌、舌癌、乳腺癌及乳腺良性包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李京宏:http://www.mingyihui.net/doctor_1427924.html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