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目十行秘诀(学习六书识字明理)

一次和朋友聊天,在谈到“是否有必要学习字的来历”(即‘六书’)时,她认为,认识字、知道字的意思就行了,没必要追根溯源,去了解这颗字是怎么造出来的我一开始试图通过举例来说明,后来发现没有意义,因为她不是不认可“六书”,是觉得“六书”这种学习方法太古老了、太传统了,没有现代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读书一目十行秘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读书一目十行秘诀(学习六书识字明理)

读书一目十行秘诀

一次和朋友聊天,在谈到“是否有必要学习字的来历”(即‘六书’)时,她认为,认识字、知道字的意思就行了,没必要追根溯源,去了解这颗字是怎么造出来的。我一开始试图通过举例来说明,后来发现没有意义,因为她不是不认可“六书”,是觉得“六书”这种学习方法太古老了、太传统了,没有现代意义。

后来,对此话题又思考了一番,结合假期孩子做的语文作业,觉得“六书”还是很有必要的。

何为六书?

我们现在学习汉字的过程,和古人们学习汉字是不同的。我们现在只是认识了这个字,进而学习它们的意思,如何组词、如何造句。但是古人们不是这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从有记载和历史考证的西周开始,汉字的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字学教育”。无论识字从哪一篇蒙学开始,都会涉及造字的学习。也就是汉字的造字方法——六书。

六书最早见于《周礼》。《周礼·保氏》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但是,《周礼》中并没有对“六书”做解释。最早对“六书”做解释的是西汉的刘歆,他在《七略》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郑玄《周礼注》引用郑众的《周礼解诂》,解释“六书”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而班固在将“六书”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汉书·艺文志》中)六种。许慎在《说文解字·叙》则说“六书”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我们现在一般都沿用许慎的说法。

学习六书,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方式

这样看来,即使只是以“六书”来学习常用汉字,那也有3000多个,肯定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工程。但是真的很巨大,这种学习方法也真的很古老和没有现实意义吗?在十一假期指导孩子的语文作业时,她容易把“亲密”和“甜蜜”这两个词的“mi”字弄混。蜜蜂是一种昆虫,这个一般的小朋友们都知道,那么,从蜜蜂酿蜜,我们引申出“蜂蜜”,从蜂蜜是甜的联想到“甜蜜”,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但是亲密呢,感觉和甜蜜一样都是用来形容人的,为什么“亲密”的“密”用的是山字底的“密”而不是虫子底的“蜜”呢?亲密是一种关系,一种没有距离的关系,我们会说“亲密无间”,类似山林间挨着很近的树木,我们会说“密密麻麻”。这样一番解释后,她就很清晰了,至少不会再写错。

举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六书”不仅是一种造字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个例子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六书”方法。其实在课堂上,老师肯定会讲字的意思,但是如果将“六书”思维再融入进去的话,相信老师和学生都会事半功倍的。

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也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是从结果导向源头的思维方式。用现在的5WHY理论来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要把问题看做冰山一样,多问几个“为什么”,一直问到底,以追究其根本原因。

识字明理

对于孩子的教育,了解六书不是说让她成为大学问家,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也能明白最基本的一些道理。字以载道,通过学习简单的六书知识,也是明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南宋陈思编的《书苑菁华》说:“周之保氏教国子以六书。既教之小学,使辨其为书之形。必教之大学,使通其书之意。”点出了六书的教育意义,辨识字形、通明字义。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常说的爱,繁体“愛”中有一个心,沈宏说得好“亲至结心为爱”。再比如“礼”字,大多数的人都有一颗崇尚自由、放荡不羁的心,我们总以为礼是繁文缛节、桎梏身心的。礼从示从豊,本指祭神、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不同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发展出各种的礼仪与规则,不能排除这其中有很多“阶级”与“束缚”的成分,不完全是文明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的尊敬与尊重。

识字明理,不是说认识了字能看书了能明白道理,每个字本身都有自己的义理。用六书来了解一些常见汉字,对学习和生活都是有益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