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的书(每日荐书你不得不知的)

#非哥2022年荐书#第186本,天天都读书,一天读一本。

一本书,每人根据自己的需求,能够摘录若干条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就叫作读书。读书并不是非得全盘吸引一本书的内容,也不是要记住多少。读书是本着实用主义,解决现实问题,为用而学,学了就用。知识的内化和应用,是一个螺旋式重复的过程。是以多读同类书,可以反复强化记忆。

读书不求甚解,只观大意,辑录精要,薄为己用,并以飨有需要者。

书名:《如何有效提问》

作者:日/斋藤孝(读书届奥斯卡级别的阅读大师,著名沟通专家,日本家喻户晓的教育家、通才作家之一,对于阅读、沟通等都有深厚的研究,每天可以读10多本书。并荣获了各类文化大奖。)

点评:会沟通的人,不是会说话,而是会提问。懂得提出好问题,你跟任何人都能聊得来。提问力是沟通中容易被忽视的能力,掌握“提问力”的人,不仅能够促进沟通双方关系的融洽,更能如预想一样达到沟通的目的。

日常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的书(每日荐书你不得不知的)(1)

◆ 用提问的能力来推测一个人的能力

>> 以往我们总是处在回答问题的立场,因为在学校我们经常被要求回答,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如何提问。

>> 例如,前几年被证明出来的“费马定理”(Fermat's Principle)。能够解开这个定理的人的确厉害,不过我觉得更厉害的是能够让人们在这一百多年中沉浸于思索答案的费马。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证明他是一位有出色才华的人。实际上这里也含有通过入学考试或是其他考试的提示。如果你站在出题者的立场,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解答试题。学习到某种程度,就可以简单地洞悉出题者的意图了。当你了解到出题者为何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以及提出这样的选项的用意之后,便可以了解出题者“这可是花了相当多的心思啊!”的心境,找到正确的答案便很轻松了。

>> 我曾执教于小学生的补习班,我让小学生组队,针对某一个知识让他们自己出题目。当他们一变成出题者,就因为熟知自己出的题目而显得格外有趣。在知道正确答案的前提下提出问题,知识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让出题者和回答者互换角色,那么不论是算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孩子们都会以惊人的速度学习知识,其好处就在于提问能力的启蒙。互换立场或是改变方法是件很重要的事。

◆ 好问题能从优秀的人身上得到宝贵信息

>> “提问”的重点是:就算没有相当实力,只要能有提问的技巧,也能够从有内涵的人身上得到宝贵的信息。任何人听到有意思的问题,都会倾囊相授。

>> 提问的方式远比表达能力更可以显出一个人的实力。表达往往会受当时的想法所左右。

◆ 培养“提问能力”的练习

>> 真正有实力的不是口若悬河,而是能在研讨会上掌控提出的问题的人。

◆ 建立“具体且本质”的提问意识

>> 我喜欢利用“坐标轴思考法”,许多事情皆可用它来整理。

◆ 1从“点头”到“换句话说”

>> 沟通的秘诀在于“一面附和一面转移”。

>> 在与人谈话时,一定要附和对方的话才能跟上,但光是附和也无法发展话题。以附和为前提,添加一些看法之后再稍微转移话题,这是综合我的经验得到的沟通诀窍。

>> 除了点头或随声附和外,还有另一种技巧,就是重复对方说过的话。

>> “换句话说”。这是将对方说过的话用自己的话说一遍。虽然意思没变,但对方仍可感受到听话者将自己说过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向说话者传达自己已彻底吸收了对方说过的内容。

>> “换句话说”是一个测试内容理解程度的好方法。用不一样的话或是用自己的话换成不同的说法,这种训练有很好的效果。用同样的语言重复描述只是照本宣科,但是用自己的语言换成新的说法,则代表自己充分理解了内容,已将它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如此一来,对方会感到这段对谈并非白费工夫,比随声附和或是鹦鹉学舌更高一筹。

>> 还有一种更高超的“引用”技巧。这是将对方在更早之前说过的话,重新穿插在目前谈话中的技巧。这是较少人使用的高度技巧,但非常有效。

>> 先在对方的内容里找出关键词。然后当对方听到自己说过的话被我使用时,就会提高对方对我的好感。

>> 如果是立刻重复对方才说过的话,则是鹦鹉学舌。如果是引用脑海里对方二三十分钟以前说过的话,或是在别的地方说过的内容,将得到对方的好评:“你果然很懂啊”。因为是自己说过的话,理所当然“很懂”。更何况是自己整理过的内容,对方当然听得津津有味了,所以这是一招极为有效的技巧。

◆ 让对方产生共鸣:深入的“附和技巧”

>> 重复对方的言语——“鹦鹉学舌术”

>> 附和技巧,主要是附和对方并且和对方的内容产生共鸣的方法——“共鸣法”,和归纳对方的想法——“归纳法”,以及进一步整理对方杂乱的思考——“整理法”。

>> 上述的方法是一面附和对方所说的话,一面深入探寻。这会刺激对方谈话的欲望,在提出问题之前,则通过随声附和或是点头来和对方产生共鸣。

>> 谈话里也有一个可以获得良好响应的技术——“啊!原来如此!”在拍手的同时重复对方的话。这招技巧也可以运用在没有共同知识的对象身上,可说是谈话的润滑剂。

>> 心理治疗师经常使用的技巧是:重复对方的话之后再引出对方更多的话题。

>> 将对方的话融入自己的话中,形成了对方和自己都有所共鸣或同调。

>> 抱着强烈的意识找出对方和自己的共通点来交谈,一定可以产生好的问题,使整个沟通达到生动活泼的境界。

>> 要问出对方喜欢的事项,最好的方法就是“附和提问”。根据对方的经历或是对方所谈到的语境提出问题,只要能导引出对方喜欢的事物,光是如此也能达到相当亲密的沟通。

>> 人际沟通里最需要的是找到当事者最花费力气的部分并加以认同。

>> 沟通不是扣分制。所谓扣分是用自己的标准寻找对方的缺点,至于对方的优点和为其花费的莫大心力,只要不合自己的标准就全部舍弃。放大对方缺点的评价方式是无法加深彼此共鸣的。

>> 根据对方所谈论的内容,提出“这件事和其他某件事类似吗?”的问题,才是发问的快捷方式。这是相当有效的提问方式。重复对方所说过的话,谈话不会有进展,将其他素材导入话题,引发出对方更多的灵感。将类似事件带入话题时,不妨提供对方不曾思考过的事物,或是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时对方将会觉得“虽然没有明讲,但此人是了解我的”。或许所引入的题材超出目标,可能造成对方“你根本没听懂!”或是“感受性很差”的印象,但是若能够有技巧地引导进来,就会达成“充分理解”的讯息。从外部引导进来的材料,如果是对方经历里既有的东西,对方就会产生“你是了解我的”的感觉。

◆ 高水平的“附和技巧”

>> 将对方说的话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即是将自己的和对方的话题融合的方式。也就是“用自己的关键词来说的话,应该是这么说吧”的一种交织方式的提问技巧。

◆ 从对方身上学习的“附和技巧”

>> 有一种问题是附和对方然后针对本质提出问题,或是变化地提出问题。从对方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发表感想,答案大多很丰富。

>> 如果你问“你自认为是什么样的人?”“你最想做什么?”被问到的人可能一时之间答不出来。但是换个方法问:“你现在之所以会做这样的事,是因为在某一个地方产生变化,或是在哪里认识了谁而产生变化吗?”对方多半会说:“被你这么一问……”而说出具体的内容。况且被问到的人往往认为那个变化对他而言是重大经历,所以会积极地说出来,这是一般常理。

>> “我想在您的击球生涯中总会有几个瞬间对您产生了戏剧性的改变,最开始是因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也可以用在完全不熟悉的对象身上,特别是对于出类拔萃的人物,询问他进步的秘诀时会很有用。

>> 针对变化谈论非常容易着手,只要让对方自己比较变化前和变化后的不同即可。

>> 只要提出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愿意积极谈论。

>> 人们总是喜欢述说自己戏剧性变化的事迹。变化的瞬间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也花费他不少精力。针对这一点提问,能激起对方的热情。

>> 专业人士特地拨出时间接受访问时,如果只问私生活的细节是很失礼的事。针对他人真正的厉害之处直接切入重点发问,才是应有的礼貌。

>> 是以“戏剧性变化”当作问题,但也可以询问相关诀窍。“有什么样的诀窍呢?”“怎么掌握那个诀窍的?”类似的问题一定能讨对方欢心。当然不愿透漏秘密的人又另当别论。

>> 用“诀窍”方式,对那个人的辛苦及热情进行提问,对方就会像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叙述。

>> 再来看看古田捕手面对的周防的问题。“去年在美日棒球比赛和古田先生见面时,您提到‘我的棒球手套很大’,这是不是也是技术革新的一部分?”这是个高超的提问技巧。首先他记得去年说过的话。当去年所说的话再一次被提出来时,等于是传达给对方“我非常尊敬您,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曾遗漏”这一讯息。这一点促使对方更加起劲。对于古田“我的棒球手套很大”,周防也可以听过就忘,但是他保留这个信息一年,在此刻第一次提出。尤其是在这个问题之前,古田说过:“职业棒球手最重要的是将好的成绩留下来,因此需要技术革新。”听到“需要技术革新”这句话,立刻将去年听到的话连结起来,是相当高明的,而不是只平凡无奇地问:“去年说过的手套的故事,现在如何了?”也许周防从以前就很想提出“古田订做大手套的理由是什么”的问题。但是聪明的周防不会贸然地直接问,而是在古田说出“需要技术革新”之后马上提问。两人现在正在谈论的是技术革新的话题。不单是沿着古田过去到现在累积的经验、关于尝试过许多捕手手套,换成较大手套的过程也被提到了,甚至两人去年见面时的语境也被融合在了里面。也就是说,三个不同时间点通过一个问题结合起来时,得到的答案也相当深奥。

>> 因为古田非常想探讨技术革新的话题,所以周防便适时地提出问题,并且举出具体的例子。这个具体的例子是古田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研究的结果,很自然地便得到古田滔滔不绝地叙述。

◆ 附和对方并转移话题的技巧

>> 当我们沿着话题展开谈话时,经常使用到的技巧是“具体而言指的是什么样的事?”这种提问方式,这句疑问句在任何场面都可以使用。“换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或是“请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的问法比较容易展开话题。在对话当中经常出现死角,这时候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可以增加许多谈话材料。

一本书,看完后,是根本记不住的,因此,需要进行摘录做笔记。一本书,看完后,成果就是几条或几十条摘要。将书看完,就是所谓的读薄的过程,就是抓重点的过程,看后的摘要成果,再行反复记忆和实践。

所以,我看书,求速度,快速看完。看快看慢,其实最终的收获都差不多。看书,就是按己所需,抓取书中重点。记忆本就是靠不住的,看得慢,也并不代表就记得多,第二天仍然是一半多都要忘记的。何况,记忆本就不属于看书这一步骤。

这种快速摘取要点的读书法,我称之为“淘金读书法”。

日常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的书(每日荐书你不得不知的)(2)

天天都读书,一天看一本。

摘录书籍之精华,让您花更短的时间,即可掌握各种资讯。

请关注下《非哥笔记》,以便及时接收最新资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