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最高爆发(被誉为项羽再世)

项羽的最高爆发(被誉为项羽再世)(1)

说起高昂(491年—538年,字敖曹,东魏渤海蓨县,即今河北景县人)来,估计很多人都是一脸懵然,这个名字实在是太陌生了!不过,我们如果知道时人及后人赞誉他为“项羽再世”、“南北朝第一猛将”,我们肯定就不会对他等闲视之了。虽然我们都承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价的。对于像高昂这种权倾一时的权贵来说,性命的价值,自然不可以用权势、财物来衡量。然而,在他生前、临终前,阵亡后,他的主人高欢、他自己及其他权贵,却多次给他的性命,贴上了价格标签。他们各自所定的价格,竟然也千奇百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对此事,略作阐述。

一、北魏末年的高昂,桀骜不驯,投靠多主

高昂出身官宦家庭,他的父亲高翼,曾任东冀州刺史。因而,高昂年幼时,就气概豪迈,卓荦不群,有成年人的品性,不似其他顽童懵懂无知;成年后,他豪爽洒脱,胆略出众。高翼让儿子们去上学,并要求老师严格约束他们,生性顽劣、不断惹是生非的高昂,自然屡屡被严师捶挞。高昂不以为意,还大言不惭对同伴们说:“好男儿当志在四方,横行天下,博取功名富贵;怎么可以整天端坐读书,满足于当一个酸腐的老博士呢?”因此,高昂和哥哥高乾不仅不静坐读书,还整日忙于四处劫掠,结识豪杰。

项羽的最高爆发(被誉为项羽再世)(2)

北魏末年,北方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镇镇兵和农民起义。其中,尤以葛荣部势力最强大。建义元年(528年),高乾、高昂兄弟也聚众起义,成为葛荣部下,接受葛荣授予的官爵,屡次击败北魏军。

项羽的最高爆发(被誉为项羽再世)(3)

北魏六镇起义示意图

后来,高乾因与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是故交,兄弟二人转而投降了朝廷,与起义军为敌。高昂因军功,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郎,封武城县伯。

二、助北魏孝庄帝,对抗尔朱氏

当时负责镇压农民起义的契胡族首领尔朱荣,对高氏兄弟并无好感。他认为,高氏兄弟先叛后降,不应任职。于是将他们免职,遣归故乡。高乾、高昂暗地里积聚力量,以图东山再起。尔朱荣闻讯后,密令地方官诱捕高昂,囚禁于晋阳(今山西太原)。

项羽的最高爆发(被誉为项羽再世)(4)

尔朱荣剧照

在北魏统治者和尔朱荣等军阀的联合残酷镇压下,葛荣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率军进入北魏京师洛阳,专擅朝政。不久,尔朱荣被不甘做傀儡的孝庄帝诱杀。高昂也被释放。

在各地手握重兵的尔朱家族的成员们,得知尔朱荣被杀后,纷纷起兵,围攻洛阳。孝庄帝兵力匮乏,又无良将,被迫亲至前线,指挥抵御。高昂感孝庄帝拯救之恩,亲自披甲执戈,率军厮杀,所向披靡。后来,高乾、高昂奉孝庄帝命,回乡里招聚豪杰,来援助孝庄帝。

普泰元年(531年),洛阳城被尔朱氏攻破,孝庄帝遇害。高昂与父、兄在信都(今河北邢台)起兵,声讨尔朱氏。殷州刺史尔朱羽生率兵五千,偷袭信都。高昂忙乱之际,连铠甲都来不及披挂,便率十余骑仓促迎战。即便如此,尔朱羽生数千人马,竟抵挡不住高昂的凌厉反击,而四散奔逃。高昂的武力值,堪称爆表。

三、投靠高欢,屡立战功

不久,高乾与晋州刺史高欢结盟,反对尔朱氏,并主动成为高欢的下属。对此,高昂心中非常不满。他派人给高乾送去女子穿戴的布裙,讥讽他象妇人一样软弱可欺。在高欢刻意笼络下,高昂才勉强投靠高欢。

后来,高欢拥立宗室元朗为帝。高昂被任命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率军随高欢转战多地,与尔朱氏交战,获得多次大捷。高乾、高昂兄弟也因战功赫赫,获得拔擢。高乾至朝廷,任司空之职,成为高欢遥控朝政的得力工具。

永熙二年(533年),魏孝武帝元修因与高欢争权,在高欢唆使、诱导下,赐死被他视为高欢心膂的高乾。高昂击败了孝武帝派来追杀的将士后,率十余人投奔晋阳,死心塌地地投靠了高欢。

永熙三年(534年),高欢率军南攻洛阳,命高昂为先锋。孝武帝被迫逃往关中,依附宇文泰。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即魏孝静帝,迁都至高欢的老巢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他命高昂为侍中、司空。高昂因高乾死于司空之位,不肯任司空,遂改任司徒。

孝武帝逃入关中后,与宇文泰权势之争,渐趋激化。宇文泰遂于534年底,鸩杀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自此,北魏一分为二,分裂为东、西对峙的东魏、西魏。

项羽的最高爆发(被誉为项羽再世)(5)

在东魏、西魏多次交战中,高昂凭借其骁猛武力值,屡立战功。也因此获得“项羽再世”等美誉。

四、河桥之战,将星陨落

538年,东魏、西魏爆发了河桥(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的黄河上。西晋名将杜预以孟津渡地势险要,始建浮桥于富平津,世称河桥)之战。

东魏大将侯景出兵,夺还此前被西魏攻占的南汾、颍、豫、广四州。然后,侯景部会同高昂部,围攻金墉城(今洛阳东)。高欢也率军前往助战。

西魏文帝元宝炬与宇文泰率军援救金墉。八月,西魏军抵达瀍水(今洛阳南)。侯景军撤围而退。宇文泰率军追至河上。侯景回军,与西魏军激战。

西魏军初战不利,将士溃散,宇文泰也差点被东魏军俘获。侯景初胜,以为西魏军败退,不会返回再战。不料,西魏军稍作整顿后,旋即回军再战。侯景军懈怠,且没有防备,迅速被西魏军击溃,侯景奉行“好汉不吃眼前亏”的信念,狼狈遁逃。

项羽的最高爆发(被誉为项羽再世)(6)

高昂则自恃勇猛,不屑于象侯景等人那样仓促奔逃,而是与西魏军鏖战。他看到身边将士大多阵亡,自己逐渐势孤力单,于是拼命杀出重围,逃往河阳南城。到城下后,守将高永乐因与高昂素有矛盾,不理睬高昂的哀求,紧闭城门,不放高昂入城。高昂要城中守军悬放绳索,将自己拽入城中的请求,也被拒绝。高昂暴怒,拔出佩刀,劈砍城门。城门尚未凿开,西魏追兵已经赶到城下。高昂只得藏到护城桥下。

项羽的最高爆发(被誉为项羽再世)(7)

西魏将士遍寻高昂,很长时间都没找到。在寻找高昂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手持高昂金带的家奴京兆。战前,高昂曾因京兆犯微小过失,要处死他。京兆哀求道:“我曾三次于危难中救你,你怎能因小过而杀我?”高昂因此打消了处死京兆的念头。可是,当天晚上,高昂睡觉时,做了一个噩梦:他梦到京兆将血涂了自己一身!高昂醒后,深感不吉,于是命人将京兆的双腿打断,以应血光凶兆。所以,当西魏军士们逼问京兆,高昂藏身何处时,京兆感到报复的机会来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将高昂藏身处告知西魏军士。精疲力竭的高昂自知难免一死,于是对逼近的西魏军士们嚷道:“砍下我的脑袋,去你们的主子那,换一个开国公的爵位吧。”西魏军士们一拥而上,乱刀砍杀高昂,割取他的首级后离去。

高欢得知高昂战死的消息后,雷霆震怒,杖责高永乐二百军棍。追封高昂为太师、大司马、太尉、冀州刺史,谥曰忠武。

文史君说

高昂生前凭借赫赫战功,成为高欢手下著名骁猛战将,博取高官厚爵。然因其生性桀骜不训,加之功绩显赫,睥睨、傲视众人,所以,可以推测,他的人缘是相当的差。以至于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不管是家奴京兆,还是河阳守将高永乐,都因私怨嫌隙,断送了高昂的生机。这一血腥的史实,也应给后世那些像高昂一样,有过人之处的优秀人士们一个残酷的教训:不要因为自己杰出、优秀,而鄙视、凌辱他人,随心所欲得罪别人,为自己树敌。否则,在生死危急关头,即便是再普通、低贱的人,也会将你推向绝路。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高昂生前、临终前、死后,不同的人,包括他自己,给他的性命,定出了不同的价码:他自认为自己声名显赫,位高爵尊,杀死自己的西魏将士,可凭此功,换取开国公高爵;高昂生前,曾有一次与东魏权贵刘贵议事。这时,有人禀报:治河的役夫大多被溺死了。素来“视下如草芥”的刘贵不屑地说:“一钱汉,死就死了吧,不值得大惊小怪!”高昂大怒,拔刀要砍斫刘贵。

高昂之所以做出如此举动,并不是因为他仗义执言,关爱民生,怜惜弱小。因为在他心目中,他也象刘贵一样,视普通民众性命如草芥。他之所以拔刀要砍杀刘贵,是因为他疑心刘贵所说的“一钱汉”,也包括他自己在内!毕竟,在东魏统治阶层中,对汉族人而言,鲜卑人有天然的种族优越感。

至于高欢对高永乐做出的杖责200军棍,不过是做做样子,抚慰人心的举动而已,不可当真。毕竟,就血缘关系而言,高永乐是高欢的族叔。作为皇室贵胄,即便犯下弥天大罪,也要千方百计设法保全。否则,200军棍要是严格执行的话,高永乐将非死即残。自然也就不会有《北齐书·高永乐传》所载的“赠太师、太尉、录尚书事”的死后哀荣了。

参考文献

1.(唐)李百药等:《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

2.(唐)令狐德棻等:《周书》,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

3.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4.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5.白寿彝总主编、何兹全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