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高黎贡山的最佳时间(高黎贡山上的34)

高黎贡山地形地貌特殊、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类型特殊,孕育着丰富多样的动植物。但高黎贡山山高坡陡路难行,以往大多数野生动物很难见到踪影,直到红外相机出现。红外相机堪称“秘境之眼”,在野生动物监测中得到广泛使用,其在高黎贡山有久远的使用历史,拍摄到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动物和画面。在高黎贡山利用红外相机拍摄的动物视频中,已有8个物种的视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央视综合频道联合举办的“秘境之眼”栏目采用,其中,小熊猫视频在精彩影像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翻越高黎贡山的最佳时间(高黎贡山上的34)(1)

1.神奇的高黎贡山

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逶迤南下的伯舒拉岭,进入云南后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山脉宛若巨龙,沿怒江西岸从北向南,绵亘千里,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高黎贡山。这里奇峰横空出世,怪石匪夷所思,云雾弥漫无际,银瀑如挂九天,同时生物多样性全国居首,森林资源极其丰富,珍稀动植物随处可见,600多年树龄的大树杜鹃、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秃杉,以及与大熊猫和滇金丝猴享有同样声誉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羚牛、白尾梢虹雉等多种珍稀动植物齐聚此地,让人不由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敬畏感油然而生。

高黎贡山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大地缝合线”,是环抱在怒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间的狭长山脉,它北接青藏高原,南衔中印半岛,东邻横断山系的怒山山脉,西毗印缅山地,纵跨中国云南西部,从北到南,绵绵600余公里。高黎贡山山脉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峰嘎娃嘎普峰海拔5128米,最低点海拔仅523米,相对高差4600多米。复杂的地形地貌、较大的高低落差使“山脚夏日炎,峰顶冰雪寒,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成为高黎贡山的真实写照。

高黎贡山沿着怒江(萨尔温江)的西岸绵延,从怒江和伊洛瓦底江中间隆起,发育了壮观的山脉和河流峡谷景观。加之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高黎贡山拥有了极端的地形起伏、复杂的气候特征,这就为生物群落梯度结合创造了条件,为不同演化背景的动植物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使得很多南北过渡的生物在这里适应并保留下来。中国的山脉大多是东西走向的,高黎贡山却又似乎违背了山的家族的意志,呈南北走向,是横断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在地球生命的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舞台”。从动物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高黎贡山山脉所在的横断山地区南北动物的交汇一直没有停止过。北方耐寒动物种类,可以沿着山脊向南扩展,寻找适合的生存环境;南方喜热动物种类,可以顺河谷北进,向北扩大自己的分布区;特别是在冰河时期,大批北方动物向南迁徙,高黎贡山山脉所在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成为这些动物迁徙的“桥梁”。

特殊的地形地貌、复杂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高黎贡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之拥有高等植物5300余种,动物2380多种,这些动植物物种中既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白尾梢虹雉这样的世界濒危动物,也有大树杜鹃、杏黄兜兰这样的珍稀植物。特殊的地形地貌、复杂的地理环境,也使高黎贡山具有“动植物种属复杂、新老兼备、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殊格局。高黎贡山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殊稀有的生态系统、高度集中的特有类群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和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

翻越高黎贡山的最佳时间(高黎贡山上的34)(2)

2.高黎贡山上的“秘境之眼”

红外线相机是指通过自动相机系统来获取野生动物的图像数据,并通过这些图像来分析野生动物的物种分布、种群数量、行为和生境利用等重要信息,从而为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的技术。近年来,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的野生动物监测运用中得到迅速发展,红外相机被广泛用于保护区等偏远地区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可以用于监测野生动物种群、活动节律、社会结构等情况,具有可获得可视化影像数据、对动物干扰小、节省调查的人力、能捕获难以发现的物种等优点,为野生动物监测提供很大的方便,有“秘境之眼”之称。

特殊的地形地貌、复杂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高黎贡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也为实地开展高黎贡山动物多样性监测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红外相机刚好为高难度的野外监测解决了一定的麻烦。高黎贡山运用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有深远渊源,早在1994 年3-5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世来等专家在高黎贡山地区的野外考察中,就分别将两组不同组合的自动感应照相系统(红外相机)应用于野生动物的自动探测拍照实验,这是中国首例运用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的案例。近年来,随着红外相机技术的发展,高黎贡山也迎来了红外相机监测的春天。保护区购置红外相机开展监测,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团队也接踵而来高黎贡山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工作。利用红外相机开展监测研究工作的内容形态各异,有开展生物多样研究工作的,有开展动物行为学研究工作的,有开展动物社会结构研究工作的等等。

就拿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来说,保护局通过多方筹集资金,逐步将红外相机技术用于保护区科研监测、资源管护工作中。2013年首次引入10台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项目点设在隆阳分局百花岭管理站。相继于2015年,在云南省林业厅“羚牛指名亚种极小种群保护项目”支持下,购置布设20台红外相机开展羚牛监测工作。2017年,与亚洲野生动物基金会、中国林科院合作开展“云南高黎贡山保护区人—熊冲突机制及缓解措施研究”,在坝湾、曲石2个站点分别布设红外相机30台。2018年,由中国林科院资助红外相机,用于与西南林业大学合作开展白尾梢虹雉等高黎贡山高海拔鸟兽物种监测项目,在南斋公房、北斋公房、大脑子3个点各布设20台红外相机。2019年,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科院提供100台用于拍摄央视《秘境之眼》素材。截至目前,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共服役红外相机300多台,覆盖两个分局11个管理站。

通过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开展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辖区云猫调查与监测项目”“云南高黎贡山保护区人—熊冲突机制及缓解措施研究”“白尾梢虹雉物种专项调查”“秘境之眼”等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等专题研究工作。通过持续开展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辖区云猫调查与监测项目,已初步摸清辖区内云猫分布情况和种群数量,为针对性地对云猫实施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持续开展云南高黎贡山保护区人—熊冲突机制及缓解措施研究工作,有望进一步通过分析人类与黑熊时空生态位的重叠,确认人—熊冲突发生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研究结果将为保护区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以及缓解人—熊冲突提供科学数据。通过持续监测,有望了解掌握高黎贡山保护区保山段白尾梢虹雉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为进一步针对性地对白尾梢虹雉实施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高黎贡山南北跨度大、海拔垂直落差显著、东西坡存在差异、野生动物多样,是利用红外相机开展动物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但在开展红外相机野生动物监测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与保护区面积相比,红外相机数量远远不够,覆盖范围不大,盲区较多;保护区红外相机布设和使用还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设计,监测工作不成系统、不成体系等。针对这些问题,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也将进一步利用好有利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增加红外相机数量和覆盖范围,加强红外相机在监测工作中的使用力度,加强利用红外相机的监测管理工作。

翻越高黎贡山的最佳时间(高黎贡山上的34)(3)

3.高黎贡山,野生动物的乐园

高黎贡山有“野生动物的乐园”之称。金秋时节,清晨的阳光透过密叶,照进高黎贡山的森林,一只小熊猫正慵懒地躺在林间草地上,沐浴着这清晨柔和的阳光。不料另一只小熊猫也看上了这块地盘,动作缓慢的小熊猫为这地盘“大打出手”,憨态可掬,画面十分可爱,把人心都萌化了。这是在高黎贡山高海拔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的画面,这段视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央视综合频道联合举办的“秘境之眼”栏目采用,并在精彩影像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小熊猫也叫红熊猫,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国的西南地区,被视为活化石孑遗物种。小熊猫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的第三纪早期,在当时,它们广布欧亚大陆。小熊猫被列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由于野外生存数量估计只有10000只左右,且数量有继续减少的趋势,这类物种在2008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动物。由于它们腼腆且隐秘的天性、昼伏夜出的习惯,人类对它们的观察比较困难,若非红外相机,很难捕捉到其影像资料。小熊猫具有领域性特征,除了繁殖季外,它大都是独居的,除了交配,成熟的小熊猫很少在野外与其他小熊猫互动。因此,此次拍摄到两只小熊猫偶遇在一起发生打斗现象的视频资料也非常难得。

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以往红外相机监测工作拍摄的影像资料中,除了小熊猫以外,还拍摄到73种鸟类和兽类,其中兽类39种,鸟类34种。拍摄到的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熊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林麝、白尾梢虹雉、黑颈长尾雉等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熊、黄喉貂、小熊猫、中华鬣羚、血雉、白鹇和红腹角雉等13种。以往红外相机监测工作拍摄视频影像资料中,不乏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科研价值的视频影像资料,如拍摄到斑羚哺乳、血雉冬季集群等视频影像资料。拍摄的动物视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央视综合频道联合举办的“秘境之眼”栏目采用的还有包括小熊猫、云猫、红面猴、血雉以及中国兽类新纪录物种红鬣羚等8个物种。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动物物种中,不乏发现了野生动物新分布点的,2014年11月在腾冲大塘管理站辖区拍摄到云猫影像,就是云猫在云南省的首批野外影像资料,也是30多年来国内云猫的野外活体再次被发现。2017年在腾冲拍摄到一批中国大型兽类新纪录物种——红鬣羚影像资料,这批野外影像资料为研究红鬣羚提供了珍贵信息。2018年5月,在腾冲市明光镇自治村拍摄到羚牛指名亚种影像,这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首次运用红外相机拍摄到羚牛物种影像资料。2018年12月,在南斋公房拍摄到白尾梢虹雉影像,这是首次运用红外相机拍摄到白尾梢虹雉在高黎贡山保山段影像资料……这些动物的影像都颇具科学价值。在这些视频影像中,我们也看到动物们大都其乐融融。“秘境之眼”下的高黎贡山,是真正的“野生动物的乐园”!

来源:保山日报

编辑:姜永华

责任编辑:杨清宗

关于保山新闻网

该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保山新闻网管理,保山新闻网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体。关注本账号您将能及时收到保山的新闻资讯。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山新闻网联系信息

电话: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wx@bsxw.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