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黄山谷书法(杜甫34)

跟诗仙李白一样,诗圣杜甫也是因诗歌的伟大成就而成名。但是令后人不知道的是,他老人家在书法造诣上也是登峰造极的人物。书法界一直称颂的"书贵瘦硬",就来自杜甫的书法见解。可惜的是在崇尚雍雍华贵的盛唐时代,提倡"瘦硬"是与李唐王朝的审美观根本上就冲突的。

杜甫黄山谷书法(杜甫34)(1)

杜甫在炼字上常常以硬字入诗,使诗歌瘦硬有力。《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凌绝顶"三字,把诗人立志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诗人刚硬的气概表露无疑。"锋棱瘦骨成"(《房兵曹胡马》)中的"锋棱瘦骨"四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匹神清骨俊的"胡马"形象;而《房兵曹胡马》的最后两句"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中的"骁腾"、"横行",既有一种广阔天地任我闯的豪气,也充满了坚毅果敢的气质。

杜甫黄山谷书法(杜甫34)(2)

杜甫论书诗中多次提到"瘦硬"、"通神"、"静心"、"尊古"等书法审美观,杜甫尚"瘦硬"的审美观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整体审美观大相径庭。一方面,杜甫崇尚古体之书风,书法"瘦硬"自古有之,杜甫的书法审美观是对历史的传承;另一方面,盛唐以"丰肥"审美为尚,而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候,杜甫怀念初唐时的励精图治,自然对初唐的"瘦硬"审美也颇为怀念。

盛唐整个社会审美以"肥"为美,书法艺术也不例外。此时,书法总体表现出由瘦硬趋向肥腴。特别是颜体的出现,更是在书坛掀起了一阵尚肥之风。颜体的笔力雄健丰厚,笔画横轻竖重,结构规范,力求饱满,是书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而杜甫尚"瘦硬"的书法审美观与时代风尚完全不同。不但杜诗中评论书法以"瘦硬"为尊,而且诗中鲜明表现出其厌"肥"厌"肉"的审美观,对雕塑、绘画、诗歌等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杜甫黄山谷书法(杜甫34)(3)

杜甫""书法审美观与当时的社会审美观格格不入,但对后世影响颇大。晚唐时期以沈传师、柳公权为代表的书法家追求"瘦硬"的风格。杜甫"瘦硬通神"的观点对宋代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宋代在诗歌、书法、绘画上都追求写意,"意"就是不重"形"而求"神",和杜甫所言"瘦硬通神"可谓追求一致。宋代黄庭坚是杜甫的忠实学习者和继承者,黄庭坚即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可见,杜甫"瘦硬"的审美风格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