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传统婚俗奇观(28道程序的结婚典礼)

新密溱洧婚俗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特指河南省新密市洧水流域婚俗习惯,溱洧婚俗,全面而又详尽地保留了中华民族婚姻礼制中的‘六礼’制度,是解释汉民族婚俗‘六礼’制度的活字典。这对于研究汉民族婚姻习俗的发展和演变、民间礼俗和农业生产、耕织文明的关系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古今传统婚俗奇观(28道程序的结婚典礼)(1)

作为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溱洧婚俗非常复杂,不说结婚之前的定亲,光说迎娶新娘的结婚典礼就有28道程序。结婚前夜,得先做好六项准备工作,一是上坟,犒慰列祖列宗,求其保佑子孙平安幸福;二是安神,在中宫正院,摆一张平安供桌,八样菜、两盘蒸馍、筷子、酒具、香蜡等物齐备,乐队奏乐,行九叩或二十四叩礼;三是捺窝,把一顶红席反铺在新床上,在四周撒上一些核桃、枣和花生之物,当晚邀请两个男童和新郎同床,叫做“压床”;四是演礼,在司仪主持下,随着音乐节奏,演习二十四叩礼等全套礼节;五是挂“轴子”,将写有历代祖先名讳的“轴子”备好,祭祖时用;六是写“迎书”及一应杂事,先生和主事的一一列出要带的红封及大小数量,如披绸封、谢厨封、止席封、开车封、放炮封和抬轿封等,不一而足。

真正的迎娶程序最多,至少有16项,前期都是准备工作。迎娶队伍一般为三乘轿,中间的为花轿,去时有个孩子坐在里面压轿,到女方村前半里地就得停下,新郎下轿行“百步上金殿”大礼,这种带有为难男方的仪式,要新郎一步三叩首,三步九打躬,跪100次,叩300个头。

到女方家里,新郎要和接亲的人披绸祭祖,祭罢祖宗还要叩拜父亲,然后新郎带着红封,到厨下行谢厨礼。新郎拿出从婆家带来的衣饰,让新娘梳妆打扮。按照礼节,新娘要采束100根新针,绑上一面铜镜,以避邪。新娘带走娘家的一根线,新红鞋要到上轿时再换上。新郎要三请新娘上轿。到男方家后,新娘下轿、进门、拜天地,入洞房、闹房。

这些汉族传统习俗到今天,大多数繁琐的礼节已经失传。

繁文缛节“孝道为先”,婚礼实际是礼仪道德教化“百善孝为先”。在溱洧婚俗繁琐的礼节和程序中,孝道摆在了最突出的位置上。

对新郎而言,他在迎娶之前,先祭拜自己的祖先和父母,然后再到女方家里祭祖拜父母。在女方家里,专门有一道“献哺生裙”的礼节,即男方接亲人员入座以后,新娘的奶奶要和新郎客们打招呼,新郎要拿出一件新衣服,双手献给老人,以感谢老人从小照看新娘的养育之恩。

在迎娶仪式结束之后的第二天,一大早,新郎的家人要对新娘进行厨房手艺测试。一般是由婆婆将新媳妇送入厨房,和面,并擀上一剂面条,要求新娘一刀切到头,不能断,既有寓意久远绵长的意义,也有考验媳妇茶饭功夫的意思。吃罢早饭,就由公婆带领新婚夫妇,到祖坟上坟、烧纸叩头,认识先祖,算是新娘归宗认祖,彻底成为夫家一员。

从坟上回来,新婚夫妇还要到同姓长辈宗亲家,挨门顺序,从长到幼,叩头认亲,一般要送上鞋袜衣服作见面礼,长辈要还礼送上红包。

认罢同宗长辈,新婚夫妇还要跟着抬礼盒的,带上大礼(20个大蒸馍)或小礼(30个小蒸馍),一根礼条到姥娘舅家认亲。新郎带着新娘给亲人挨个叩头,送上亲手做的鞋袜,以示孝敬。

婚姻习俗中,那些繁缛的仪式和礼节,一招一式实际上起到礼仪道德的宣传教化作用。它让新婚夫妇深深领悟到成婚是人生的转折,对长者、祖宗和神灵要无限地忠诚和孝敬,它让观看的人领悟到人生礼仪的至诚至敬。这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礼教方式和制度,其传承和教育作用是巨大而又深远的。也正是因为此,溱洧习俗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今传统婚俗奇观(28道程序的结婚典礼)(2)

【本头条号每日会更新特色的旅行景点、美食、风俗、文化等内容,以及作者自说自话等你共鸣的观点。欢迎订阅。或者添加本人70215612 |一起探讨你所感兴趣的旅行目的地、特色美食、风俗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