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妹谈粮食(嫂子在我家粮食上做手脚)

文 | 李寒烟

看刘恒的小说《狗日的粮食》,我忍不住要说起一件发生在我家的也与粮食有关的往事。

那年,我哥李秋收在村里当赤脚医生,他有个相好的女同学秀儿在乡里的小学当代课老师,秀儿姐长得可俊了,脾气也好,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她。有一次秀儿姐来我们家,我忍不住问她,你什么时候当我的嫂子啊?她羞得红了脸,没吱声。哥哥就拿大眼珠子瞪我。等她走后,我爹也憋不住问我哥:“你们的事不抓紧办了?这样磨磨唧唧的,万一那闺女应承了别的主儿,到时候你找不着地哭去。”

我哥为难地低下头,吭哧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咱家穷成这样,我哪敢去她家提亲,怕她娘不答应。”

我哥说的是实话,我们家劳力少,但张着嘴吃饭的多,粮食年头吃不到年尾,这样的家庭,拿什么娶媳妇呀?爹心虚地耷拉了头,想了半晌又抬起头说:“今年不是大包干了么,到时多打了粮食充充门面,咱就找媒人去提亲。”

秋收结束,爹娘眼瞅着靠在院墙边的几袋子花生和几堆玉米又喜又忧。喜的是今年粮食比往年多,忧的是这些粮食在空荡荡的院子里还是显得寒碜,特别是那个用腊条编成的大粮囤子,里面盛的地瓜干还不满,这样怎么给我们家“装门面”啊。

上午村里的张媒婆来我家传话,秀儿她娘说了,知道我们家是忠厚本分人家,也不为难我们,明天她那边来几个人验验家庭,看看我们家的收成怎样,要是秀儿来我们家饿不着肚子受不着委屈,这门亲事她不反对。

正说着话,我哥回来了,见爹娘正发愁,就说这事他早想好了法子,让爹娘按他说的张罗。

哥先把粮囤子里的地瓜干倒出来,让娘抱来干柴和玉米棒子啥的把粮囤子填满,再在上面平铺了一层木板子,沿着粮囤子围了一圈围栅,接着就往里面倒地瓜干,围栅里的地瓜干堆得越来越高,站在地上一看,大粮囤子装得满满的跟个小山似的,很有气势。

爹不安地说:“这不是作假骗人家吗?”哥说:“这么做我也羞得慌,可要是不这样明天怎么过关啊?忙活半天,院墙根下又多出来好几个扎着口的麻袋包,不用说,里面装的也不是粮食。

第二天,秀儿姐和她的两个婶子在张媒婆的带领下来到我家,一进院门,几个人就被那个大粮囤子和一大溜胀鼓鼓的麻袋吸引住了,张媒婆大呼小叫地嚷嚷:“嚯!老李头你今年大丰收啊!打这么多粮食,再添两口人也吃不了哇!”

秀儿的两个婶子笑嘻嘻地伸手去摸麻袋,我怕她们摸到里面的假粮食,连忙跑过去,打开外面那个袋子,从里面捧出花生往她们两人手里塞。秀儿姐笑眯眯地看了我一眼,我爹在一旁偷偷松了口气。

这年腊月,秀儿成了我哥的新娘。

嫂子过门后,辞去代课老师的差事,做起了小生意,在家炸糕点赶集卖。几年下来有了些积蓄,又托同学贷了款,和我哥建了个食品加工厂,生意越做越大,买了高级轿车,在城里买了楼,成了方圆百里数得着的能人。

某个周末,哥嫂带着孩子回来,吃过晚饭,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里面正在播放电视剧《天下粮仓》。当演到那些官员为了应付钦差的检查,在粮食底下放隔板的时候,爹再也坐不住了,干咳了一声,难为情地对我嫂子说:“秀儿,有件事咱家对不住你,瞒了你这么多年,当年为了保全你和秋收的亲事,咱家在粮食上也做了手脚……”

哥笑着打断爹的话:“您老还不知道呢,当年那个主意就是秀儿出的!她是心甘情愿被我骗来当新娘的!”

嫂子说:“我那时看中了秋收的人品。人哪,只要勤快,脑子灵活,再赶上政策好,还能穷一辈子?您老也看到了,我们现在一年打的粮食好几年都吃不完,吃住不比城里人差!”

我回头看爹,爹那张脸已经乐开了花。

【壹点号 山东创作中心 作者简介:李寒烟,女,山东五莲人,现居日照。曾在《小小说选刊》《辽宁青年》《微型小说月报》《中国校园文学》《青年报》《大众日报》《少年文艺》等百余家报刊发表散文,小小说数百篇。作品曾被全国多所中学设计为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有作品入选《2015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出版有文集《又见夕阳》(哈尔滨出版社)】

农村小妹谈粮食(嫂子在我家粮食上做手脚)(1)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