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人去香港 上海凭什么让这些在沪香港青年念念不舍

为什么上海人去香港 上海凭什么让这些在沪香港青年念念不舍(1)

“青年就是一个国家最靓丽的名片。我们要讲好自己的故事,更要讲好国家的故事。”在2021年沪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的在沪香港青年对话环节,4位在沪香港青年侃侃而谈,讲述了他们从来到上海、留在上海,再到爱上海的心路历程。欢声笑语中,充满着浓浓的两地情谊。

座谈中,活动的策划者、主持人、上海市政协委员张国正,围绕为何来到上海、留在上海,上海和香港青年的差别,在上海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话题,与笔克(中国)有限公司客户经理黄碧茵、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杨卓麟、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学生冯福弘、基强联行投资管理顾问(上海)有限公司投资顾问张闰发等4位青年代表展开对话。

“我来上海是为了发掘自己。”在黄碧茵看来,国内尤其是上海的迅猛发展,给了自己这样的机会。杨卓麟也认为,“上海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龙头城市,来这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开拓眼界。”

至于为什么留在上海,除了大家不约而同提到“生活便利”的原因外,更有不少让人念念不忘的特质:黄碧茵、杨卓麟、冯福弘认为,上海比香港更便利、更多元化,机会更多;张闰发讲得更为透彻,他认为,上海最大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不管是国内民企或者是国企、外资企业都可以寻找到商机。“所以,我非常看好上海未来的发展。”

谈及两地青年的区别,大家也颇有感触。“相对而言,香港年轻人想事情比较灵活、更有有创意。”黄碧茵说。对此,张闰发解释道:“香港一直都是国际金融、物流、贸易中心,国际化的环境,孕育出了不少具备有国际视野的年轻人。”冯福弘则认为,香港是一个非常实务的社会,年轻人从小接触非常多的实践项目,所以,实践工作上手比较快,“而内地的同学在学术方面可能会钻研得更深。”“内地的同学更了解国情,可以在国家层面作全局思考。”杨卓麟补充道。四位青年认为,香港年轻人应思考自身优势,思考如何发挥自身的力量,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格局,服务国家经济发展。

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青年们有自己的思索。“最重要的是要让别人有共鸣感。”黄碧茵提出,应该避免用过于生硬的形式去讲故事。杨卓麟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首先要讲好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国的故事。”在冯福弘看来,“年轻人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最靓丽的名片。”他希望通过各种平台,让更多地区的人看到、知道中国年轻人的故事。张闰发也认为,要善于运用社交平台,有效地去讲述和传播中国故事。

此外,大家也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一些切合实际的意见建议。黄碧茵呼吁政府部门、企业等,更关注青年人生活成本问题,给予更多支持;杨卓麟建议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城市生活中,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城市,以“帮助香港青年从更全局的角度认识国家,为国家做贡献。”冯福弘则呼吁针对于港澳台学生制订专门的教育政策,为港澳台学生内地就学提供更多便利。

论坛接近尾声时,张国正以“一、二、三”总结了此次精彩的对话:“一心一意”为国家发展,为上海发展,投入贡献;“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工作营运好,做好沪港合作的桥梁;“三番五次”、不厌其烦把上海故事、香港故事、中国故事传播出去。“这,就是我们在沪香港青年应该扮演的角色。”他说。

作为已举办多年的品牌项目,沪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今年首次增设青年对话环节,为两地青年提供交流平台。据悉,此项环节在今后的论坛中将继续深入开展。

原创 政协头条

作者:政协头条记者 潘良蕾(本文图片由金松 摄)

编辑:杨骁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