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单位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常用的单位)

我们生活中有着太多习以为常的事物,但当我们追根溯源时,都有着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都有着非常多的传奇故事。

计量单位,就是这些寻常事物中最不寻常的。

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常使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可是为什么一米就是那么长?人的身高都在一半五到两米之间,为什么“米”不能在再长一点,让人的身高正好一米左右呢?也为什么不能再短一点,让我们高好几米呢?

米单位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常用的单位)(1)

任何单位都有着一个需要我们去详细追溯的过去。而这本由博士宋宁世撰写的科普书籍《计量单位进化史:从度量身体到度量宇宙》就是把我们现实社会中使用的各种计量单位从他们产生的前世今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是一本给我们普及知识的图书,能够让我们长见识,又是一本解惑之书,让我们了解那些看似正常的单位、数据都有着并不简单的形成因素;很多看似不太合理的单位换算数据,也都有着传奇的过去,都是从历史中一步一本走过来的。

就说我们最熟悉的长度单位,因为这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单位之一,可是从历史上来看,“米”是并不存在的。我们中国古代,有寸、尺、丈等等这些我们现在熟悉的单位,也有着仞、寻、常等等已经不在使用的单位,而西方也有着相应的单位,thumb、hand、foot,等等。

米单位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常用的单位)(2)

这些原始单位都有着共同特征,都是以身体部位为基准,比如我们的“寸”,就是手腕的宽度为基准,西方的单位更为直接,从他们的名称就知道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了。

但这样的单位有着非常大的误区,那就是没有一个完全确定的基准,即使想古代“苏美尔尼普尔肘尺”这样的原尺,依然有着自己的局限性。这种以原尺为基准的单位,必须靠强制统一才能完成,但又会受制于人为而改变。

米单位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常用的单位)(3)

这我们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我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而被千古宣传。也明白了为什么最早男人被称为丈夫,但慢慢演化为“七尺男儿”、“五尺之躯”的原因了,不是人真的越来越矮了,而是标尺在一种变短。

那怎样完成一种能够普适性的单位呢?科学家们在为此不懈努力着,也在为不受人为影响的原尺而伤着脑筋。这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现在差不多全世界都在通用的公制单位,他的创立给人类的共同交流提供了方便。

米单位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常用的单位)(4)

那“米”是怎么产生的呢?19世纪法国科学院致力于寻找一种普适性、一致性的长度基准,最终确定以地球的经线这一不变的值为长度基准。而现在的“米”就是法国科学家对于经过巴黎的地球经线测量值的四千万分之一。

但这样数字真的能够成为所有地区一致性的值吗?法国科学院很快就被打脸了。后来验证,这次测量出现了很大的误差,也就造成我们地球的经线周长不是正好四千万米。但这一原尺基准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后来的世界基准依然以保存在法国的原尺作为参考,也是一种有趣的现象。

米单位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常用的单位)(5)

最近基于原子技术,一些更为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基准正在形成,人类使用的单位正在向准确性、普适性、一致性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仅仅是一个关于长度“米”形成的故事,而我们生活中的计量单位还有很多,他们又有什么故事呢?翻开这本《计量单位进化史》去寻找线索吧!#以书之名#​#单位#​#科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