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绿道听涛景区夜景(一起感受百年吴淞的独特风韵)

古埠吴淞,源远流长
三江交汇,四季皆景
今天,跟着方继红老师的文章
一起感受百年吴淞的独特风韵

东湖绿道听涛景区夜景(一起感受百年吴淞的独特风韵)(1)

古埠临风

吴淞,地处长江、黄浦江和东吴淞江三江交汇处,黄浦江由吴淞口注入长江,长江由此入海。

没有梧桐不吴淞。工作在江海之畔的吴淞口,午休时常到江边散步,四季皆景,最爱夏日。沿着单位门前那条种满百年梧桐的马路到滨江岸边散步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满抱粗的梧桐挺着腰杆静默伫立俩俩相对,盛夏繁茂的枝叶贴心地为你撑伞遮阳,深秋斑斓的落叶为你铺就五色华毯,这些都是生活给予的恩赐。

午后在梧桐道旁江堤临风凭栏,缓步一路,浮生若歇。三三两两的白鸥时而掠过头顶,在江面上如仙子般起舞,江面上往来轮船的汽笛声此起彼伏,象是久违的朋友在寒暄。目及海天一线,太阳的光辉跳跃在起伏的波涛上,幻化成金色的鳞甲,江岸边潮水的味道,仿若是在大海上从甲板上闻到的一般,心境瞬间如蓝天般豁然开朗。

东湖绿道听涛景区夜景(一起感受百年吴淞的独特风韵)(2)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诗圣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提及的“吴淞江”,实际上指是的“苏州河”,但不影响我对历史上“吴淞”的诗意阅读和对现实中吴淞的情感凝聚。清代的两位文人管同和李行南,分别在《宝山游记》和《申江竹枝词》中,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吴淞口潮汐风涛和海天旭日的景色。宋朝陈尧佐、元朝任仁发、明代徐元嘏等雅士也曾赋诗撰文盛赞吴淞口江风海韵的美妙景色。

穿过淞滨路,不多会儿便来到吴淞开埠纪念广场。吴淞的发展,和民族的发展同步。吴淞的记忆,是上海城市的记忆。

东湖绿道听涛景区夜景(一起感受百年吴淞的独特风韵)(3)

近代吴淞两次开埠,奠定了宝山百年开埠、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百年军事、百年教育的基础,对吴淞的发展起了一定促进作用,在此期间,先后崛起复旦公学、中国公学、国立同济大学等多所院校,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大学城雏形。上世纪初,梁实秋、胡适、郭沫若和朱自清先生在吴淞的中国公学讲学之余,也都喜欢到这里览胜、抒怀。或许,我散步的这条梧桐大道,也是当年朱自清、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公学讲学之余散步的地方。或许,我闻到的江岸边潮水的气息,正是张允和晚年在《温柔的防浪石堤》里讲述当年在中国公学读书时与周有光在江岸边散步时青涩爱情的甜美气息。

吴淞濒海沧溟开,舳舻万里迎潮来。亲水平台旁停憩的那艘沙船,现今已成为上海市徽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沙船是中国古代的航海木帆船,平底、多桅杆、方船头,行驶平稳,载物安全。沙船航运大大促进了百年前吴淞古埠商业的繁荣。沙船图案纳入市标,正是印证了上海依托港口发展的历史。

东湖绿道听涛景区夜景(一起感受百年吴淞的独特风韵)(4)

地处江海水陆要冲的吴淞口,既是上海港的咽喉,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广场南部的防汛墙上刻有百米浮雕,镌刻着祖辈先贤的光荣与梦想,在岁月的潮起潮落中激起朵朵浪花,默默向往来的人们叙述着百年吴淞的百折不挠。

东湖绿道听涛景区夜景(一起感受百年吴淞的独特风韵)(5)


会当击水三千里,彩云长在有新天。从吴淞口南望,浦江两岸新一轮建设已经启动,吴淞创新城,蕰藻浜亲水岸线,将承载起时代之盛。江海天际霞光绵长,不论风雨,前方总有明亮的光,这份力量将是明天宝山向科创、开放、生态、幸福之城进发的源动力。


古埠吴淞,期待你续写传奇、华丽蝶变!

来源:上海宝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