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故事梗概(朝鲜人编写的朴通事谚解中西游记故事)

唐僧的籍贯

《朴通事谚解》由朝鲜人边暹等编写。它本是一部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可贵的是,该书卷下转引了《西游记平话》中的几个重要的故事情节,是现今发现转录《西游记平话》仅存的两项史料之一。《西游记平话》是昊承恩创作《西游记》直接承袭的祖本,保存下来的残章片语,堪称凤毛鳞角。尤其是《朴通事谚解》转引的关于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描述,是《西游记》故事的主线,它比另一个被承袭的祖本——《永乐大典》中转录的“魏征梦斩蛟龙”的故事情节重要得多。

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故事梗概(朝鲜人编写的朴通事谚解中西游记故事)(1)

《朴通事谚解》转述《西游记平话》中的唐僧,俗家姓陈,于贞观三年(629)奉皇帝的命令去西天取经,与今天的《西游记》所描述的一致,关于他的籍贯《朴通事谚解》说他是洛州人,显然是引自《续高僧传》。

然而,在广泛流行的、成为当今世界古典名著的《西游记》中,有九处涉及唐僧的籍贯,处处皆指唐僧为海州(今连云港市)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号淮海浪士,祖居海州涟水,生长于淮安,他采撷长期流传于云台山间的关于陈光蕊家世的民间传说,描写唐僧的父亲是海州状元陈光蕊,被云台山间小村的殷开山宰相府招为女婿。陈光蕊与小姐殷温娇结婚后,生下了唐僧和三元兄弟。

这一民间故事通过长期的口碑传承又载入了石刻碑记,现今保存在云台山三元宫中的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述得很明白:“小村为唐宰相殷开山故里,殷有女赘陈状元光蕊为婿。”与吴承恩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进士张朝瑞在他撰写的《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中说:“三元大帝为东海人,父萼,字光蕊”,东海,即东海县,是海州的属县,县境在今云台山。

不仅有碑记,还有许多遗迹。云台山三元宫中有一所团圆宫,宫内供奉唐僧、陈光蕊、殷温娇以及三元兄弟等一家的团圆塑像。山下的海清寺中关于唐信家世的遗迹更多,不仅也有一所团圆宫,而且有一座陈光蕊的坟基。寺旁的小村,还有唐僧外公的府第一——殷宰相府。

三元宫不仅是云台山间最大的古建筑群,而且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敬祀三元大帝的殿宇。全国各地的三元庙、三元宫很多,但因为三元的祖先“世家东海”,三元大帝又是在云台山“得道”,所以,云台山三元宫的规模也最大。三元是唐僧的三个兄弟,在《黄申瑾云台山二十四景》中也指述得很清楚。其碑文说:团圆宫,“内有三元大帝、三藏禅师像,盖其昆仲四人也,并塑有帝父母像,祖墓在其侧。”这里明指三藏禅师和三元大帝是兄弟四人,对兄弟四人和父母的像以及祖宗故墓皆叙述得具体、详尽。

那么,这个“三藏禅师”是谁?《朴通事谚解》说得肯定:“三藏俗姓陈,号玄奘法师。”玄奘法师就是唐僧,这是读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的。

吴承恩为什么要改动唐三藏的籍贯?

据史志载述,吴承恩是一位才力过人、“性敏多慧”、能“代圣贤立言”的文坛巨匠,他熟读中国的古代经典,绝不会写出荒诞的文字来。为了使西游故事在情节上、艺术上更加完善,更经得起品评,吴承恩引经据典,广加采摭,以浩瀚的古代文献和民间口碑为源泉,进行了提高和加工,尤其在小说的情节逻辑上,吴承恩更加煞费苦心:因为洛州的唐僧,父亲是一个不务荣进、没有功名的白丁,这与唐太宗亲拜的大唐高僧的显赫身份很不相称,吴承恩用他的生花妙笔,给唐僧以状元父亲、宰相外公;还有三位得道云台、号称三元的兄弟。

因此,在《西游记》中,唐僧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海州人。

(韩国《国民日报》1991.10. 北京大学《韩国学论从》第2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