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蔗是怎么样的(甜中带渣赞弹参半)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时,部下一位将领曾说印度出产一种不须蜜蜂就能产生蜜糖的草。这种草就是甘蔗。

紫竹蔗是怎么样的(甜中带渣赞弹参半)(1)

、甘蔗何时传入中国

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甘蔗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神异经》上说,古人常在渔猎之余,“折其竿茎,啮啃其汁,”充饥解渴。公元前四世纪著名诗人屈原的《招魂赋》其中就有“胹鳖炮羔,有柘浆些”的字句,其中的“柘”就是指甘蔗,清炖甲鱼火烤羊羔,再蘸上新鲜的甘蔗糖浆,何其美味。“蔗”字则是到了汉代才出现的。

紫竹蔗是怎么样的(甜中带渣赞弹参半)(2)

二、甘蔗的种类与功效

甘蔗的品种甚多,历代记载的甘蔗就有三十多种。有以形取名的,如竹蔗、茅蔗;有以味取名的,甘蔗、邯蔗;有以颜色取名的,如红蔗、黑皮蔗、白蔗;有以用途取名的药蔗、腊蔗;还有以产地取名的,如昆仑蔗等。

古时还有一种“扶风蔗”,茎围数寸,高丈许,一丈才三个节。节疏汁多,味特醇好,润心润肺,因节疏,风吹即折,所以这种蔗没能保留下来。

甘蔗不仅是生产食糖最重要的原料,还是食疗佳品。

甘蔗的生津消暑功能在《南中八郡志》有明确记载———交广有甘蔗,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断而食之,甚甘,榨取汁,曝数时成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

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甘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皆因它是解酒良药。

元稹在《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吟成三十韵》中写道:

夜置堂东序,朝铺座右边。

手寻韦欲绝,泪滴纸浑穿。

甘蔗销残醉,醍醐醒早眠。

深藏那遽灭,同咏苦无缘。

……

紫竹蔗是怎么样的(甜中带渣赞弹参半)(3)

三、甘蔗的吃法

大医学家李时珍说:“凡蔗榕浆饮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榨汁饮用又怎比得上生嚼来得过瘾呢?牙口好的人自然更能体会这种妙处。

食甘蔗须先咀嚼,后吐渣,先甘后苦,故一般人多吃头部和中部,而《世说新语》载:近代的虎头将军顾恺之从尾吃到头,人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吃,他说渐入佳境,可谓妙语惊人。

除了榨汁当饮料喝、直接生嚼,甘蔗还可以烤着吃,炖着吃,煮汤熬粥甚至油炸,吃法可谓五花八门。

紫竹蔗是怎么样的(甜中带渣赞弹参半)(4)

甘蔗的地位

宋代以前,甘蔗只能生长在南方,北方人喜欢吃它,但却不能得到。物以依稀为贵,甘蔗是不折不扣的贵族水果。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位之时,北魏武帝拓跋焘入侵南朝,并俘虏了南朝将领蒯应。事过不久又放了他,临行前对他说:“魏王致意安北,远来疲乏,若有甘蔗及酒,可见分惠。”刘义隆听说后,立即派人给拓跋焘送去了上等美酒和甘蔗。于是,南朝和北魏化干戈为玉帛,敌对的关系得到了缓和。在这里,甘蔗和酒一样成了和平的使者、释仇的媒介,称之为“和平蔗”也毫不为过。

郭汾阳(郭子仪)在汾地时,唐代宗曾赐给他二十条甘蔗,足见当时甘蔗地位之尊贵。

到了宋代,江南各省普遍种植甘蔗,连冈接阜,一望丛若芦苇。“北人嗜之,而不可得”的现象才逐渐缓解。

今天,甘蔗成了平民水果。由于它甜甜蜜蜜节节高,寓意极佳。许多地方的节庆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立冬吃甘蔗是一些地方的固定习俗。甘蔗还是祭灶的必备,它像极灶王爷登天的梯子,一节一节向上攀登,而甘蔗带尾梢有一种无止境的意思。大年三十立甘蔗,也是民间对于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广东风俗接新娘,女方家必陪嫁一条长长的甘蔗;阳江人盖了新房,过年的时候都要用甘蔗扫屋尘;广州人称扫墓为“拜山”,拜山后会分食甘蔗,并将吃过的蔗渣丢于坟前;清明节肇庆也有吃甘蔗的习俗,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子,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紫竹蔗是怎么样的(甜中带渣赞弹参半)(5)

甘蔗与文艺

甘蔗在汉魏六朝曾是王公大臣、文人雅士争先歌咏的对象。

曹丕是个好蔗之徒,那一年曹操南征荆州,拿下荆州,随后奔赴赤壁。而曹丕却回到故乡,在老房子住了下来,一个人种甘蔗,时年二十一岁的曹丕看着甘蔗从夏季的繁盛走向秋季的衰亡,感叹天地之间的兴废无常,写下了一篇《感物赋》

丧乱以来,天下城郭丘墟,惟从太仆君宅尚在。南征荆州,还过乡里,舍焉。乃种诸蔗于中庭,涉夏历秋,先盛后衰,悟兴废之无常,慨然永叹,乃作斯赋:

伊阳春之散节,悟乾坤之交灵。瞻玄云之蓊郁,仰沉阴之杳冥。降甘雨之丰霈,垂长溜之冷冷。掘中堂而为圃,植诸蔗于前庭。涉炎夏而既盛,迄凛秋而将衰。岂在斯之独然,信人物其有之。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常与部下谈兵,酒酣耳热,方吃甘蔗解酒。曹丕还曾以甘蔗为剑,与邓展在殿下交比试武艺。没想到曹丕连续三次用甘蔗击中了邓展的手臂,这让旁观者哈哈大笑,为宫中生活增色不少。

甘蔗节节向上生长,“颇似竹”,苏轼曾有诗云:生啖青青竹一排

但它却不像竹子那样坚韧,人若沿枝节稍微用力,很容易将其折断,也因此故,甘蔗“颇似竹”又不似竹的特性,让人们对其颇为留意。

西汉刘向在《杖铭》中,也以甘蔗的不牢靠引出要陈说的重点:

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

曹操之子、诗人曹植在《矫志诗》中以甘蔗发兴:

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曹植对甘蔗的看法与刘向如出一辙,这是曹植处在“煮豆燃豆萁”的劣境中,品味甘蔗甜蜜时产生的苦衷与警觉。

明人洪应明编著《菜根谭》拿它抛砖引玉:

趋炎虽暖,暖后更觉寒威;食蔗能甘,甘余便生苦趣。何似养志于清修而炎凉不涉,栖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为更多也。

时至今日,沦为平民水果的甘蔗依然激发了无数文艺创作者的灵感。

当代作家郭小川见到南方的甘蔗林,想起了北方的高粱地,创作了激情澎湃的诗歌《甘蔗林——青纱帐》

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

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

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

有一部香港影片名为《一碌蔗》,影片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一段青涩的青春。

青绿色的甘蔗不断出现在影片中,阿凡的青春和甘蔗结下了不解之缘。青春的萌动与心悸是生命中最甜的一节蔗,哪怕到最后只剩下干涩的渣滓,那甜丝丝的味道早已沁入心扉,让人一生回味。

紫竹蔗是怎么样的(甜中带渣赞弹参半)(6)

前几年,网络上曾经流行“甘蔗男”一词,指的是一开始让女生感觉甜到爆,却愈嚼愈干,到最后剩下根本嚼不烂的“渣”的那种男性,也就是俗称的“渣男”。

这就不得不让人为甘蔗打抱不平了。要知道,甘蔗渣用途广泛,每一粒渣都是宝。

今天的甘蔗虽不再是珍贵果品,但沦为“渣男”的代名词实在太冤了,幸好这只是网络流行语而已。

紫竹蔗是怎么样的(甜中带渣赞弹参半)(7)

结语:

只要人类还嗜甜,还向往甜美的生活,甘蔗的地位哪怕不再尊贵,仍然无可撼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