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三巨头(五大巨头VS六小豪门)

  • 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

光伏三巨头(五大巨头VS六小豪门)(1)

目前光伏组件领域的五大巨头分别是:

  • 隆基股份(601012.SH)、
  • 天合光能(688599.SH)、
  • 晶澳科技(002459.SZ)、
  • 晶科能源(688223.SH)
  • 以及阿特斯。

据PV-Tech发布《2021年全球组件供应商top10》排行榜,这五家公司占据2021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名前五的位置。

当前身在美股的阿特斯太阳能(CSIQ.O)4月13日市值仅20.3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亿元。

而除隆基股份外,早在2004年至2009年,包括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阿特斯在内的众多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纷纷寻求在美股上市融资,掀起了光伏中概股热潮。自2020年以来,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相继登陆A股。A股市场纷纷给予他们高估值、高溢价,市值一跃千亿级。

阿特斯太阳能于2001年11月由瞿晓铧创办,并于2006年9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20年7 月公司宣布将分拆光伏业务回A 股上市, 2021年6月28日上交所受理了其上市申请。2022年1月7日该组件巨头提交注册,当前正处于证监会的二轮问询阶段,IPO成败在一此一举。

阿特斯的回归是否会撼动A股光伏组件格局?

当前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亦或市值,五大巨头中显然隆基股份稳坐龙头宝座。

光伏三巨头(五大巨头VS六小豪门)(2)

光伏三巨头(五大巨头VS六小豪门)(3)

光伏三巨头(五大巨头VS六小豪门)(4)

对于阿特斯而言,2021年营收、净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遭遇滑铁卢。这背后是其产品结构、单晶硅产能、垂直一体化程度均低于行业一线水准。

光伏三巨头(五大巨头VS六小豪门)(5)

光伏三巨头(五大巨头VS六小豪门)(6)

当前与多晶硅相比,单晶硅更能获得市场青睐。单晶硅电池组件中单晶组件已逐步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根据《2020-2021 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2020 年我国单晶硅片市场份额 已达到 90%。

尽管阿特斯单晶硅创收与日俱增,但还是无法和其他一线组件巨头相提并论。

  • 报告期内,隆基股份一直专注于单晶产品;
  • 晶科能源单晶组件收入占比分别为 45.46%、78.43%、98.35%和 99.72%;
  • 天合光能单晶组件收入占比分别为 33.00%、52.72%、88.42%和 99.59%;
  • 晶澳科技主流产品均为单晶组件;
  • 公司单晶组件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 18.61%、34.76%、45.28%和 62.32%,与同行业领先企业整体水平存在差距。公司单晶组件的毛利率也低于该等同行业公司。

同时,在产品尺寸方面,阿特斯大尺寸出货量也低于一线同行。

大尺寸组件方面,2020 年市场上仍以 158mm/166mm 尺寸为主,182mm 及以上的大尺寸还在推广初期。根据 PV InfoLink 统计,2021 年上半年 TOP10 组件厂家大尺寸出货量占 TOP10 厂家出货总量大约 24%(不含 First Solar)。

  • 2021 年上半年,晶澳科技大尺寸产品出货量占比约为 35%;
  • 天合光能大尺寸产品出货量占 比约 50%;
  • 公司 182mm 和 210mm 等大尺寸组件产品销售量占比约为 4%,相对处于较低水平。

公司单晶产能布局,相较于一线同行业也处于较低水平。

  • 2021 年 1-6 月,公司组件有效产能为8.40GW(未年化),其中单晶组件为 5.76GW,多晶组件为 2.64GW;
  • 2021 年 1-6 月,晶科能源组件有效产能为 13.45GW(未年化);
  • 天合光能组件有效产能为 11.11GW(未年化);
  • 2020 年年底隆基股份和晶澳科技的组件产能已经分别达到 50GW 和 23GW。

同时,与同行业巨头公司相比,公司的单晶产能目前主要集中在产业链后端的电池片 及组件制造环节,垂直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 2021 年 1-6 月,公司单晶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的有效产能(未年化)分别为 0.90GW、1.86GW、2.52GW、 5.76GW;
  • 根据公开信息,晶科能源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的有效产能(未 年化)分别为 12.85GW、11.91GW、5.94GW、13.45GW;
  • 天合光能硅片、电池片、组件的有效产能(未年化)分别为 2.35 亿片、9.85 亿片、11.11GW;
  • 隆基股份在定期报告中提及“2020 年年底单晶硅片产能 85GW,单晶电池产能 30GW,单晶组件产能50GW”;
  • 晶澳科技在定期报告中提及“2020 年年底组件产能 23GW,上游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 80%,预计 2021 年年底组件产能超过 4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继续保持组件产能的 80%左右”

除五大巨头外,光伏组件还存在“六小豪门”。

按照2020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行榜的数据排序分别为:

  • 东方日升(300118.SZ)
  •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正泰新能源)
  •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腾晖光伏)
  • 尚德电力(STPFQ.N)
  • 协鑫集成(002506.SZ)
  • 海泰新能(835985.NQ)

光伏三巨头(五大巨头VS六小豪门)(7)

目前,六小豪门中腾晖光伏与正泰新能源未上市,尚德电力于美股上市,而东方日升和协鑫集成则已登陆A股。

2021年11月16日,新三板创新层公司海泰新能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期,当前处于中止上市阶段,海泰新能目前与六小豪门中A股的两家上市公司相去甚远。

光伏三巨头(五大巨头VS六小豪门)(8)

光伏三巨头(五大巨头VS六小豪门)(9)

此次IPO阿特斯拟募资40亿元,其中26.5亿元将用于年产10GW拉棒项目、江苏盐城阜宁10GW硅片项目、年产4GW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

海泰新能此次上市共募集6.65亿元,用于2GW高效HJT光伏组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000MW高效光伏组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

事实上,当前在光伏组件领域无论是五大巨头还是“六小豪门”多在斥巨资扩充产能。根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13家光伏公司宣布投资光伏组件的资金近570亿元,其中东方日升宣布所投金额最高,达152亿元,其次是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阿特斯,预计投资规模均超100亿元。

光伏三巨头(五大巨头VS六小豪门)(10)

光伏组件产能过剩的迹象已至。某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光伏标委会的专家对界面新闻表示:“从去年开始光伏组件开工率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最低,达不到60%,整个光伏组件环节产能可达400 GW,产量不到200GW。值得庆幸的一点是资金对纯组件环节投资不大,虽然利润低但有钱挣,产能过剩问题不算太突出”。

尽管产能过剩并未对光伏组件环节造成巨大冲击,但目前受制于上游硅料、硅片价格的高企,光伏组件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

6家光伏组件上市公司毛利率多在7%-15%之间,净利率多在2%到5%之间。上游硅料领域2家巨头的毛利率在25%到68%之间,净利率在13%至54%之间。

光伏三巨头(五大巨头VS六小豪门)(11)

光伏三巨头(五大巨头VS六小豪门)(12)

侯兵较为看好光伏组件的未来。当前光伏上游价格高企抑制下游的需求,但是未来几年随着技术路线的确定光伏组件的价格将会降低,可能会降至1.8-1.9元/瓦甚至低至1.4元/瓦,市场可能迎来翻倍式增长——降价将会导致产能的消化。

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身处组件环节的公司盈利弹性大。尽管这一环节技术壁垒不高,但组件企业是一体化企业,做好后可向上游电池、硅料、支架等各个环节扩张,客户高度重叠,利润空间大。但上游公司很难向最下游拓展,因为终端的客户资源并不在他们手中,后者则无可替代。

同时,虽然当前被上游硅料价格压制,但预计未来硅料价格将下跌。此前组件市场占有率较为分散,但随着龙头市占率的提高,未来也会出现垄断格局,公司整体毛利率将上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