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类与标准(别乱买乱吃3种热卖年货)

新年越来越近,家家户户都在采买年货。但你知道吗?几种常见的年货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一、3种“热门年货”,警惕健康风险

1、坚果

坚果是家家户户都会置办的年货,其种类丰富、味道好,且内里含有丰富的油脂脂肪,的确是个很好的年货选择。

食品分类与标准(别乱买乱吃3种热卖年货)(1)

但一些散装的坚果很容易受潮、氧化,继而引起发霉变质。发霉的坚果内很可能会含有黄曲霉素,属于强毒性物质,会直接对人体及动物造成毒害,还可以通过食物链从动物转移到人体,严重危胁着人类的健康。

若误食了黄曲霉素污染的食品,轻则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重则可能出现肝区疼痛、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

黄曲霉毒素还是一类致癌物,能使人体或动物的免疫功能丧失,诱导畸形、癌症等疾病的发生。一般来说,体内黄曲霉毒素如果达到1毫克/公斤以上就可诱发癌症,而这仅相当于1吨粮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毒素。

所以,在选择坚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否存在发霉、发潮情况,尽量选择外观完整的坚果,剥好、开口的坚果发生氧化的风险会提高,食用的安全风险也较高。

另外,挑选坚果最好选择原味的,尽量少选择盐焗、焦糖等味道,避免让身体摄入大量的盐分、糖分。

食品分类与标准(别乱买乱吃3种热卖年货)(2)

2、腌腊肉

冬季“腊肉飘香”,腌腊肉因其肉质细致、滋味咸鲜可口、风味独特,成为“热门年货”。但是,腌腊肉制品中蛋白质含量丰富,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且其中的脂肪易氧化,容易影响产品的感官品质和食用安全性,因此对保存条件要求较高,包括需密封包装、隔绝氧气、保持干燥、低温贮存和避免阳光照射等。

另外,食用腌腊肉,也容易出现三种健康问题。

一是食物在经过长时间的腌制后,内里的营养成分会大量流失;二是为了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往往会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大量盐分,食用腌制食物会导致身体盐分摄入超标,继而让肾脏负担加重。三是一些以熏烤等方式制作的腌肉其内里可能会含有苯并芘、多环芳香类化合物、煤焦油等有害物质,长期吸入、接触这些物质会导致身体罹患肺癌、肝癌等癌症的风险上升。

食品分类与标准(别乱买乱吃3种热卖年货)(3)

需要提醒的是,这三类人日常最好不要吃腊肉,包括本身罹患高血压、肾脏疾病的人群,食用腊肉容易导致本身的病情加重;孕妇也不建议食用腊肉,腊肉内含有的亚硝酸盐容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具有一定致畸作用;另外,一些有控制体重需求的人也不建议吃腊肉,腊肉属于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不利于体重的控制。

综上所述,腊肉虽香,但也要正确、适量食用。

3、保健食品

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咏表示,很多保健品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以及超范围使用的问题。

事实上,保健食品只是食品的一种,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作为膳食补充剂,作用以预防为主,没有治愈率、有效率的说法。一旦碰到保健品宣传可治疗某种疾病,要注意提高警惕。

食品分类与标准(别乱买乱吃3种热卖年货)(4)

调查发现,一些老年人因过度服用保健品,身体机能严重受损,不仅没有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还加速了衰老。妇女盲目服用减肥、美容、排毒等保健品,由于激素类成分很多,大大提高了患肿瘤的风险。儿童过度服用保健品容易导致儿童性发育提前、智力低下并引发肥胖问题。

如今保健食品种类繁杂,容易挑花眼,也容易买错、吃错,小艾为大家整理了3种比较常见保健品的选购、食用指南:

  • 蛋白粉

大部分普通人是无需额外补充蛋白粉的,通过日常饮食来摄取蛋白质即可满足需要。但一些术后病人以及老年人,对于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可适当补充一些蛋白粉。

选购蛋白粉的时候,最好认准“小蓝帽”标识,这是合法合规保健食品的专用标志。另外可以看配料表,配料表简单,说明添加成分越少,蛋白粉的品质越简单越好。

食品分类与标准(别乱买乱吃3种热卖年货)(5)

  • 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种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既有药品,也有保健品和食品,益生菌保健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产品也需要做功效验证,对益生菌活性也有明确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保健品宣传语中如果包含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相关描述或类似暗示,都是违法的,大家千万不要轻信。

购买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商超或网络平台购买,切不可盲目听信虚假夸大宣传,对声称保健功能的益生菌类普通食品要加以防范,避免上当受骗。

  • 人参

人参属于大补的食物,适合年老体弱、工作劳累的人群。但要注意的是,补品短期少量的吃一般问题不大,如若长期大量摄入,需要遵医嘱进行。

食品分类与标准(别乱买乱吃3种热卖年货)(6)

二、定制年货,别贪“古法”、“私房”

近年来,比起超市里标准化生产的成品,“私人订制”的年货成了新潮流。但是,无论是线下实体作坊的代加工食品,还是线上各地农家自制的土特产,甚至朋友圈里的私家菜,依旧存在卫生问题,健康风险甚至更高,然而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

1、个体作坊,卫生问题无法保障

食品安全法规定直接接触散装食品的人必须定期体检,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不能上岗。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有明确的个人卫生规定,包括指甲不能留长、头发不能外露等,甚至于制作者的帽子、口罩、手套等也需要符合相关卫生标准。但这些细节很难在个体作坊中得到落实。

2、制作过程中易被污染

很多私家制作的食物其实是无经营许可、无卫生许可、无监督抽查的三无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商家可能会添加一些所谓的传统添加剂,如用硼砂处理米粉/粽子、用硫磺熏果脯蜜饯等,这些成分很容易残留在食物上,且很容易达到危害健康的水平。

3、食品运输、保存不当

食品原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储存和运输都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如若没有达到标准的话,很容易让微生物滋生,食用后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食品分类与标准(别乱买乱吃3种热卖年货)(7)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和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提醒,很多年货都是加工腌制类食物,在摄入的时候不要贪多,尽量少吃一些来降低对身体的损伤。在摄入这些食物的同时,还要注意增加蔬果的摄入量,保证身体营养摄入均衡。

春节对于国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但也要注意别太过放纵,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一定要多留心。#众说康养·团圆季##冬日生活打卡季#

参考资料:

[1]《坚果好吃不能贪 5种情况不吃坚果》.河南药品监管.2017-04-01

[2]《咸菜腊肉能不能吃?会不会致癌?怎么吃的放心?来看!》.大河网.2021-12-1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