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语句子(说文解字荤萧衍改变了佛教徒的生活)

《说文:艸部》: “荤,臭菜也。从艸,军声。”

译文:“荤,有气味的菜。从艸,军声。”

《说文》艸部,形声字,今为艹部。

佛教禅语句子(说文解字荤萧衍改变了佛教徒的生活)(1)

荤是形声,本义:指葱蒜等辛臭的蔬菜。后来指为动物一部分和所生产的食物。如鸡、鸭、鹅、猪等,与“素”相对 。“荤”与“腥”并称为“荤腥”。后来简称为“荤”,遂默认肉食是“荤”。

从佛家来说,取得是其本意,佛教徒称葱蒜等有特殊气味的菜:五荤,大致指葱、蒜、韭、薤、芫荽等,也叫“五辛”。所以可以理解为佛教徒不吃的是荤辛,而不是荤腥。

而佛教徒不吃荤腥,还要从梁武帝萧衍说起,萧衍是西汉开国元勋萧何的后人。

佛教禅语句子(说文解字荤萧衍改变了佛教徒的生活)(2)

《戒律广本》中表述很明白:佛教没有吃素的规定,和尚原来是可以吃肉的。佛家禁止吃的,是“荤”。《说文解字》也说得很明白,“荤”字从的是艸,是植物,而不是动物。在周礼中,“荤”是特指一些类似于大蒜、葱、薤、韭菜和香菜有特殊气味的蔬菜,因为它们吃到嘴里,嘴会产生异味,十分不雅,所以不仅是和尚,就连当时的上流社会都不吃”荤“所以当时的所说的不吃”荤",只是说和尚不能吃有异味的蔬菜,而不是肉类食品。佛教认为吃了荤,耗散人气,有损精诚,难以通于神明,所以严加查禁。

梁武帝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想当和尚,想得几乎发疯。竟然先后四次,跑到同泰寺,把身子舍给庙里,去当和尚,和万历不上朝比,更是个不靠谱的皇帝。一个皇帝,放弃尊位,不顾天下,连身体都舍掉,变成了同泰寺的庙产,当然不会再管朝廷的事。也就有了“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的声律启蒙。可是国不可一日无主,又没有说辞职,后面还有续上的或者临时任命代理皇帝,萧衍不驾崩,不禅让,谁也不能当皇帝。满朝文武,不知开了多少大会小会,进行过多少紧急磋商。讨论来,研究去,惟一的办法,只能把皇帝赎回来。于是马上从国库提出现款,找同泰寺洽商有关回赎问题。同泰寺有利可图,当然进行配合,于是根据萧衍的身价进行讨价还价,一国的皇帝当然不会便宜啦,为了把皇帝赎来,梁国也是下了血本,把萧衍给赎回来了。萧衍坚决舍身,怎奈级别太高,还是身不由己,可见萧衍对佛学的痴迷。那么佛教徒为什么不吃肉呢?就得说到《大般涅经》了。

《大般涅经》里规定:“戒杀生”,而萧衍对《大般涅经》可以说是手不释卷,萧衍就想,只是不让杀生肯定管不彻底,还是要从根本上抓起。就想考试一样,给自己定个60分的目标,没准就不及格了。于是活学活用,干脆不准吃肉!肉不能吃,当然就不能杀生了。一经决定,立即行动,紧急传旨:臣民提倡吃素,和尚一律不准吃肉。此时的萧衍还没有预测到他日后因为信佛而导致的灭佛灾难。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当然了,佛教也分为大乘与小乘。大乘是一心度人,以自度为度人手段,所以什么肉是可定不吃的。而小乘只求自度,允许吃三种“三净肉”,“三净肉”是:我眼不见其杀者、不闻为我杀者、无为我而杀之疑者”。

释迦摩尼认为三净肉是可食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