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0年为公元前几世纪(上古公元前21世纪前)

温习一下上古时期的区间,包含原始社会(黄帝至禹)、商周、春秋战国几个时期。上古时期音乐的主要内容有这几种:乐舞类,乐器类,乐律类,音乐论著类等。此外,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呢,还体现在礼乐的等级制度,比如之前提到的雅乐【位于六代乐舞篇】的使用场合。

公元前2100年为公元前几世纪(上古公元前21世纪前)(1)

十二律

这次,我们的重点就是乐律了。关于乐律,不得不提到三分损益法以及通过它而得出的十二律。在我详细介绍之前呢,先稍微介绍一下上古时期的其他乐律及其他相关音乐家。

公元前2100年为公元前几世纪(上古公元前21世纪前)(2)

名字提示

标志性介绍:

1.我国古代最早见于记载的律学家——伶州鸠

2.“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的乐官——伶伦

3.孔子随其学习琴曲《文王操》的乐师——师襄

4.提出“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的乐师——师乙

5.“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的感受来自乐师——师文

以上这些,是比较有特色的乐律家和音乐家,他们的贡献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比如说“得心应手”的由来就来自师文。

公元前2100年为公元前几世纪(上古公元前21世纪前)(3)

重点的乐律来了,我们先来学习乐律推算方法【三分损益法】,再来学习由它衍生的【三分损益十二律】。老规矩,先来逻辑图。

公元前2100年为公元前几世纪(上古公元前21世纪前)(4)

思维导图一

公元前2100年为公元前几世纪(上古公元前21世纪前)(5)

思维导图二

希望大家仔细看看图,有个大致框架后,我们再来读文字就会深入的了解,并且如果需要记忆就会更加容易了。

三分损益法:我国古代生律法。记载于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中,系用增加或减少弦长的三分之一、往返交替求律的方法。假设宫(dao)音弦长为81增加三分一之一得到108,即下方徵(sao)音的弦长。同样的方法依次得出商(rei)、羽(la)、角(mi)各音的弦分别为72、96、64。因为这种生律法以3为除数,所以又名“三分法”;所得音均为五度关系(下方四度等于上方五度),因此又称“五度相生法”;也可称之“管子法”(因管仲而得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公元前2100年为公元前几世纪(上古公元前21世纪前)(6)

管子像

三分损益十二律:我国古代律制。系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律,生律过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十二律分别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i)、应钟。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之间的音程关系并不均等,存在大半音(204音分)和小半音(90音分)的差别,因而所生的最后一律仲吕不能循环复生黄钟,无法周而复始的旋宫转调,也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两千余年的探索平均律的篇章。

公元前2100年为公元前几世纪(上古公元前21世纪前)(7)

《吕氏春秋》作者——吕不韦

在这里“仲吕不能复生黄钟”的意思,通俗的理解就是从1234567不能到i。

【记忆贴士】框架记忆

1.出处 :《管子·地员篇》;《吕氏春秋·音律篇》

2.核心 : 增减弦长三分之一;十二律名及局限性

3.意义:数学运算求律法;揭开探索平均律篇章

好了,这次先到这了。

老规矩,预告!

公元前2100年为公元前几世纪(上古公元前21世纪前)(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