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于忧患为主题的标题(文章与题目安内与攘外)

以生于忧患为主题的标题(文章与题目安内与攘外)(1)

鲁迅:图源网络

《文章与题目》一个主题,就可以写出好几篇文章来。连作者都说:“一个题目,做来做去,文章是要做完的,如果再要出新花样,那就使人会觉得不是人话。”

之前看作者文章,就有好几篇都涉及到同一个话题:攘外必先安内。此话题,所涉及的影响太大,估计不单单作者一人在写文章,其他的作家,学者应该也有在写。

写来写去,自是无话可写了,连作者自己都在吐槽道:“ 譬如近来最主要的题目,是“安内与攘外”罢,做的也着实不少了。有说安内必先攘外的,有说安内同时攘外的,有说不攘外无以安内的,有说攘外即所以安内的,有说安内即所以攘外的,有说安内急于攘外的。

做到这里,文章似乎已经无可翻腾了,看起来,大约总可以算是做到了绝顶。

所以再要出新花样,就使人会觉得不是人话,用现在最流行的谥法来说,就是大有“汉奸”的嫌疑。为什么呢?就因为新花样的文章,只剩了“安内而不必攘外”,“不如迎外以安内”,“外就是内,本无可攘”这三种了。”

说实话,被那绕口令似的文字整懵圈。头一次见识到,一句话,还可以产生这么多的花样来。

这些花样,就像鱼肚子里的鱼宝宝,一条鱼妈妈怀孕一次,就有无数条的鱼宝宝要诞生。有幸存活下来的,就由小鱼变成大鱼,最后变成盘中餐。不幸存活的下来的,要么夭折,要么被比它大的大鱼或飞禽走兽吃掉。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作者吐槽说不是人话,可写出来的文章,篇篇让人看来耳目一新。

以前是谈论别人,现在是谈论历史去了。最后说道:“ 前清末年,满人出死力以镇压革命,有“宁赠友邦,不给家奴”的口号,汉人一知道,更恨得切齿。其实汉人何尝不如此?吴三桂之请清兵入关,便是一想到自身的利害,即“人同此心”的实例了。 ”

都说以史为鉴,估计是想借用历史来,让他们停止“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与行动。对于清末满人所喊的口号“宁赠友邦,不给家奴”,倒是头一次见,但并不觉得陌生。很多人有说过类似的话,只是不是这么简洁明了。

此文题目原是“安内与攘外”,估计是怕过不了审发表不了而被迫更改题目。作者可能是不甘心被换,在最后添加个附记声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