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线有什么用处(北京的御道有什么作用)

谁都知道,太和殿前正中的白石路面是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同时,它又是紫禁城的中线,以及京城和全国乃至全球的中央子午线它还是元、明清三朝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的基准这就是它的最奇妙之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子午线有什么用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子午线有什么用处(北京的御道有什么作用)

子午线有什么用处

谁都知道,太和殿前正中的白石路面是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同时,它又是紫禁城的中线,以及京城和全国乃至全球的中央子午线。它还是元、明清三朝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的基准。这就是它的最奇妙之处。

古代中国人同其他文明发育较早的民族一样,有以自己为世界中心的传统。“中国”一词,就含有“中央之国”的意思。

最晚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代,就已经有了中央子午线的概念。但是由于秦汉、唐宫殿均采取分散式布局,宋金宫殿虽较集中,但缺乏全面规划,致使它们都不严格占居都城正中,中央子午线与皇宫未发生必然的联系至元代,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广大的平原上建设大都城(即今天的北京城),给规划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大展宏图的天地。他们把京城、皇城、宫殿规划在非常严整的层层包围的四边形中,官城位于京城的中央。

明、清继承元代的基础,宫殿规划日趋严整。元、明、清三朝皇宫中轴线的特点,是与京城中央子午线重合,把中央子午线作为全部宫殿以至城市规划的基准,并赋于中央子午线上的建筑以神圣的使命,突出地强调了中央子午线在宫城、皇城以至京城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这种作用是怎样发挥的呢?

据元朝人编写的《析津志》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和大都城的总规划师刘秉忠等在规划大都城时,首先依据北京地区的地理形势,草拟了都城、皇城、宫城等的位置,然后周密而慎重地确定:以京城为正门丽正门(故址在今天安门西)为基础坐标,以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树为方向,划出大内中轴线即京城中央子午线。沿着中央子午线向北延伸,确立了大内(相当于明清紫禁城)及其各宫殿的位置。

又依次设立了皇城正门灵星门:相当于今天的天安门;

大内正门崇天门:相当于今天的午门;

门外周桥:相当于今天的午门内金水桥;

大内正衙大明殿:相当于今天的太和殿;

大明门:相当于今天的太和门;

正寝延春阁:相当于今天的乾清宫;

延春门:相当于今天的乾清门;

大内北门厚载门:相当于今天的神武门;

万宁桥:相当于今天的后门桥等。

在中央子午线京城内中点。设立了鼓楼、钟楼(位置分别在今鼓楼、钟楼西),在鼓楼钟楼东侧,设立“中心台”(相当于今景山)。作为京城东西南北正中的标志。再向北。直达北城墙的中点(在今北辰路附近)。又以中央子午线为准。划出与之平行和垂直的经纬网状的街道和坊巷。从而确立了全城的平面布局。这种街道格局一直保留到现在。

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树在确定大内方向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于是被忽必烈封为“独树将军”,并赐给金牌。每到元宵佳节,在树上悬挂五彩缤纷的花灯,光明照耀,如同火龙下降。

元大都城的规划者刘秉忠、郭守敬,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中央子午线作用的加强,反映了天文学在元大都城规划中的深刻影响。元大内大明殿里陈列着郭守敬设计制造的“七宝灯漏”,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计时器,明清交泰殿陈设着铜壶滴漏和大自鸣钟,太和殿和乾清宫、坤宁宫的丹陛上陈设着日晷。这些计时器在中央子午线上显示的是标准的“北京时间”。中央子午线上的钟鼓楼。更是处于全城中央,按清代规定,钦天监(国家天文台)严格核对交泰殿大自鸣钟钟点,交泰殿报时,神武门上就鸣钟鼓,接着,钟鼓楼也鸣钟鼓。另外,清代的“嘉量”也陈设在太和殿丹陛上和乾清宫丹陛上。

我国古代早就认识到标准量具的准确性,是受季节(温湿度等)、位置(海拔高度等)等因素影响的,因此规定了每年春分校正量具。而把它们陈设在中央子午线的正殿、正寝前,也是表示这些标准量具的权威性。中央子午线承担了如此神圣的使命。

明成祖朱棣建造北京城,根据“王气”、“龙脉”的需要,将中央子午线东移约150米,在新的中央子午线中点,堆筑镇山,这就是今天的日景山。清代乾隆时,又在景山上建造起五座雍容华贵的亭楼,更加突出了这个中心。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政府确定。经过北京城中心的经线。为天文、地理上科学意义的“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从科学的高度,重申了历代中国人以自己为世界中心的思想,比1884年国际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早175年。但是,当时的中国还不懂得国际承认之说,所以,那时确定的地球本初子午线,未被国际社会采用。这也是我国在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但是,由中央子午线确定的北京城市规划的科学体系,却使北京城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城市规划实例。我们从北京城航拍图上可以看到,以御道为中心的南北干线贯穿着北京全城。它南起永定门,穿过正阳门箭楼、正阳门正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此处原为“大清门”)外金水桥、天安门、端门、午门、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钦安殿、承光门、顺贞门、神武门、景山正门、景山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桥,一直到达鼓楼、钟楼。它仿佛一部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曲,永久地回荡在我们祖国的锦绣山河之上。

永定门仿佛序曲的开始,至正阳门进入主题,在景山达到高潮,钟鼓楼以强有力的节拍结束尾声,正阳门至地安门又是一个小三部曲,正阳门至大清门之间为序曲,至天安门进入主题,紫禁城为中心,在景山达到高潮,至地安门结束尾声。这两个高潮都在景山实现。

结语

如今,当我们登上景山万春亭,南望,金色瓦顶鳞次栉比,宫殿横脊由密而疏,最后延伸到茫茫郊原,情景波澜壮阔,激动人心;北望,街道绵长,一波三折,高耸的钟鼓楼直把人的思想引到遥远的草原,引到蓝天白云之中。而如此长达7.5公里的全城中线,在全世界只有北京城拥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