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点(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纬线和纬度

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最大的纬线圈,纬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每条纬线都是一个,所有纬线不相等。

2、 纬度:以赤道为界,向南、向北各分90°,称为南纬 (S),北纬 (N)表示。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每条经线都是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4、经度: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由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

和西经,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5、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东西经相反,度数和为180°)都能组成一个经线圈,东西

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约24小时,

3、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为一年

3、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五带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点(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

三、公转示意图

A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

B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C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

D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四、五带的划分: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请将五带的名称及分界限填写在下图。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点(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2)

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

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

有极昼极夜的是寒带

第二节 地图的阅读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没有指向标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断;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指示正北方向;

2、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表示的范围越,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简略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2、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等高线稀疏,坡度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点(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3)

4、地形部位的识别: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可以用低级(脊)这个单词记忆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多发育河流。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洼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合。

5、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

山地(高而陡)、丘陵(低而缓)、高原(面平边陡)、平原(低而平)、盆地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还是水球

1、地球表面29%为陆地,71%是海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集中在半球,但北极附近是海洋;海洋集中在半球,但南极附近是陆地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即“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高原大陆之称——非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三、在上图中填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

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乌乌里大黑土)

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点(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4)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全球共分为6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地带

2、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

3、中国东部、日本等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点(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5)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2、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间大气状况

3、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向为东南风,说明风来自东南方向。

4、写出右图中的天气符号名臣。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点(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6)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

3、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

二、气温变化规律

1、气温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位置)

2、气温随海陆位置的变化规律: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地形)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 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

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

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

3、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降水

2、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赤道附近,南美洲巴西的亚马孙平原分布最广;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平均;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成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热带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

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大致分布在回归线极圈之间,四季分明

寒带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极圈之内终年寒冷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如: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是受地形因素影响;

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冬季漫长,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新疆气候干燥,北京相对比较湿润,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

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等于0,表示人口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3、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南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4、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5、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7、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其代表性建筑物是教堂

11、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清真教,其教徒称为穆斯林,代表性建筑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创始于印度

13、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从陆地面积看:

俄罗斯第一、加拿大第二、中国第三、美国第四、巴西第五、澳大利亚第六。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4、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6、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7、联合国是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