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屈原的经典诗歌(深圳青年的诗和远方)

纪念屈原的经典诗歌(深圳青年的诗和远方)(1)

深圳青年 易白

深圳青年的诗和远方——评易白爱国主义诗歌等诗作

◎ 南岸

著名诗人为何热衷自杀?这个话题,得从青年诗人易白的诗歌说起。

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写字楼里,一个青年诗人泡了杯热乎乎的浓茶,端坐在书案前,创作室外面的世界发生着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没有打断他写诗的思路。他已然忘却心中本该有的烦躁,忘却那些跟物质有关的杂念,注视着电脑屏幕,只是为了打磨一首诗。

他用诗歌为品牌写广告词,用诗歌唱作流行歌曲,将诗歌融入到影视剧的故事情节中。在他笔下,许多事物都能和诗歌产生联系,而这些经验做法,却很难学习效仿。

诗人易白所在的城市,有一段世人皆知的改革历史。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大都市,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广东核心城市——中国深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样本。快捷与高效的工作和生活,是这个“移民城市”的火热奋斗氛围。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印象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房价很高、寸土寸金。还有就是,城里的人都在忙着搞钱。

在这个城市,如果不搞钱,决意搞文学,必须提前做好付出惨痛代价的准备。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没钱交房租谁还能安安稳稳坐在电脑前写诗作文?没钱还房贷、车贷,交小孩学费,谁还有心思搞文学创作,或者搞非常冷门的诗歌创作?

诗歌在众多文学体裁中,算是最高雅却也是最不讨好,最不赚钱,最为悲催的体裁,论读者粘度诗歌不如小说,论时效热点诗歌不如新闻,论学术价值诗歌不如论文,古往今来似乎有所成就的诗人,一生几乎都是颠沛流离,经历着各种苦难挫折,然后才写下了不朽的诗歌成名代表作。

对于不搞文学的读者而言,说起因“飞机触山,不幸罹难”的诗人徐志摩大概也就印象中那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边的云彩……”

而提起“杀妻后自缢树下”从而出名的顾诚,大家对诗人的印象大概是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或提起卧轨自杀的诗人海子,大概就是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似乎还有很多诗人,命运都是悲催的。

如放眼世界,算上历年来国外那些(因个人原因)自杀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拥有“诗人”这个称谓的人物,在常人眼中似乎活成了一个“特殊另类”。

在诸多诗人的死法中,唯一死得最有价值的伟大诗人,在我的认知中应该是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说句实在话,屈原的诗我读不懂,因为写和读两者,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不是同一个阶层的人,更不是同一个时代的语言,所以只能通过《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诗文的现代注释译文,来尝试了解屈原这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但是读完易白写的《“屈原同志”》后,我似乎瞬间读懂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这个伟大的历史文化人物,最大的感触就是易白诗中那句“做事如作诗,党的诗人责任终于泰山”的诗学提法。

为什么当下很多人写不好诗,尤其写不好“高大上”的诗歌?

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一些诗人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没有运用党的理论进行生活和创作方面的深切实践,没有认真体验或观察社会阶层的群体状态。

党的诗人,唯有身体力行实践爱国主义思想,才能写出好的爱国主义题材诗歌。《“屈原同志”》全诗,无论谋篇布局,还是行诗架构,都是用心用力的,不仅词藻诚恳质朴,诗行简洁有力,而且逻辑层次清晰,情绪编排合理,并且故事耐人寻味,思想观点深沉,诗人足足写了100行押韵的诗行,应算是小长诗篇了吧,读来爱不释手,反复阅读觉得,越读越有味道,心中顿觉诗中“屈原同志”这一鲜活人设,仿佛就在自己身边,感到既熟悉又亲切。鉴于本文篇幅的限制,为避免长篇大论,就不再细述对该诗的解读,一但解读起来,只怕十来个页面也不解读。

除了前述所提到“死于意外”的徐志摩,还有“为国殉葬的”屈原,其他那些(因个人原因)悲观面对生活,消极对待生命的诸多诗人自杀死法,我个人是不敢苟同的,诗问一个连自己都活不透彻,活不明白的诗人,生前所写的诗行又能给读者带来多少能量?又能给读者留下什么精神力量?或正确的思想导向?读者又能记住几句他们生前写下的诗?

我想,我大致能理解,诗人易白早期为何会在那篇没有韵脚的散文诗《我在“文学的国度”削发为“僧”》中,如同人格分裂一般呜呼道:“给我一条绳子,让我上吊!要不,我给你刀,杀了我吧!噢!不!已经有一些纯文学创作者跳楼,卧轨,饮弹。噢!不!这不是纯文学,纯文学不应让创作者以死明志。”这说明纯文学创作这条路,真的不好走,尤其一个诗人要坚守心中的真理,何其难呀。尤其身处寸土寸金的国际大都市,面对着诸多灯红酒绿与物欲横流的考验,还有周遭的各种是是非非。可以说成年人脑子里,所想的都是怎么养家,怎么搞钱?谁还有心思坚持写诗作文呢?

在写诗这件事情上,虽然不是职业和主业,但他写了三十多年,写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一种人生修炼。诗人易白的诗作是积极向上的,是能给人精神鼓舞,给人温暖和力量的。

能在诗中写出思想和力量的青年诗人,其灵魂也许矛盾过,挣扎过,但他断然不会像“某某诗人”一样悲观消极,走上自杀的道路。

以诗人易白的诗歌性格,他就算死也如组诗《亡魂之歌》或诗篇《“屈原同志”》中的诗中人设一样死得其所,更有可能他会坚守心中真理,抗争至死。而在诗中,关于纯文学创作的使命和方向,诗人易白曾指出:“纯文学创作,不应停留在把玩文字技巧和抒发个人情怀的层面,应解决社会问题,应启迪思想,应点燃能量,应照亮黑暗,应该温暖人心;甚至敢于捍卫心中真理,敢于流露思想情感,没有忧患意识和民族大义的纯文学创作最终只能孤芳自赏或修身养性。”这应当是诗人易白经过诸多矛盾与挣扎之后,对于纯文学创作的深刻总结。

当下社会,在很多人看来写诗是没有钱途的,也是写不出名堂的。要知道,在八九十年代,但凡有点小才华或肚子里有点墨水的人,凭借一些不太成熟的作品,只要抓住机遇都很容易一夜成名,只因那时候没有网络,读者的“阅读选择”和“关注焦点”非常有限,导致受众群体视角普遍狭隘,在当时精神文化输出非常稀缺的时代背景下,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选择和对比,人们总是被动接受来自外界的知识和信息;而在诗作排山倒海,流量至上的当代,诗人也许只能发表一些赚不到钱,出不了名,或者关注度不高的冷门诗歌。

纵然在诗人生存状态极其困难的当下社会,依旧还是有许多青年人热衷于诗歌写作。但我始终认为,喜欢写诗,写很多诗和大量发表诗歌,真的跟写得好不好,读者认不认可,没有多大关系。喜爱和好坏是两码事,数量和质量是两个概念。如果写诗之前对现代诗没有扎实的写作技巧积累,对古诗词没有一定的理论学习和品鉴心得,没有正确的思想理论体系作为指引,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深刻感受,最好别轻易写诗发表,写诗之前一定要沉淀,下笔之前的内功修为和人生修炼,才是真正写诗的必经道路。因而诗人易白才在《“屈原同志”》一诗中指出“做事如作诗/党的诗人责任重于泰山”。

纪念屈原的经典诗歌(深圳青年的诗和远方)(2)

组诗《亡魂之歌》概念插画

记得是今年的八一建军节,易白组诗《亡魂之歌》发表不到一周,阅读量破47万,对于在短视频平台“扭扭腰和屁股”就能圈粉几十上百万粉丝的网红来说,这“47万 ”的阅读量,也许是不值一提的数据,但放在冷门的中国诗坛,那等于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在八九十年代,想让47万人阅读一个诗人的诗,那就得印刷47万本诗集,发行到全国各地的实体书店,而且成功将诗集销售到读者手上,并且读者认真读完集中的诗歌,才能认识一个诗人。

而这件事的本质,关键不在于一组诗赢得“47万 ”阅读量,而是在于这组诗发表后,读者们呼声很高,评论区炸开了锅,许多人纷纷留言评论,他们认为应当将这组英烈题材诗歌,编录入当代的语文教材;也有一些读者表示,我们的下一代应当学习这种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思想,而不是那些低俗或扭曲的思想。

我个人认为,党的诗人要经受得起岁月的检验。

人们经常用“遍地黄金”来形容深圳这个从不欠缺赚钱机遇的国际大都市,在这个从不缺金主的大城市,只要凭真本事是可以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出人头地的。

深圳特区,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凭借一批批优质文学作品和扶持的青年作家,形成了十分庞大的文学创作队伍,可以说现在的深圳文坛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辨识度的都市题材文学创作高地。

按理说,通常“高大上”的城市,往往总会涌现来一批批追逐“高大上”的“伪文学”作品,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最近,我读了一些深圳青年诗人易白的诗作,感觉他笔下的诗歌十分接地气,是扎根社会底层,对生活有着深刻感悟的作品。

纪念屈原的经典诗歌(深圳青年的诗和远方)(3)

诗人易白在中国深圳

在一首诗人早期创作的,题为《短暂失忆》的小诗中,诗人立足社会底层视角,借用了加班加点打工人的身份,展开似梦非梦的内心独白:“我好像,想要说点什么/我忙着,忙不完的工作/我过着,不好过的生活/我好像,不应该说什么”这样的诗行,不正是许多社会底层打工群体,平时加班加点的真实感受吗?不仅在深圳,甚至在北上广,乃至许多发达城市,只要是身处社会底层的打工群体,似乎都身处于这种加班加点的奋斗状态。

而这样的诗行,正是浓缩了这些奋斗群体为青春理想奋斗的身影,浓缩了一种群体积极向上的疲惫和卷意,本质是一种光荣,是一种真实的底层生存状态独白。

而在接下来的叙述中,诗人采取较为抽象的表述方法,“我好想找谁,说点什么/我怕他,听到后想太多/我怕她,知道后问很多/我怕他们,过多担心我”诗中的“他”和“她”究竟是谁?是父母,还是妻子,或是女友?或是男友?诗人并没有专指,或者明确定义,而是留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我好像,曾经想过什么/可我,总没时间想太多/好忙,好累,好困的我/我好像,忘了想过什么”诗人进一步刻画大城市里的小人物,身处社会底层为求生计,无瑕思考而一直忙碌着工作,甚至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熬夜的生存状态。

诗人通过社会底层个体的忙碌状态,烘托一个高速发展的国际大都市浓浓的沸腾气息。人们一直向前推进,一直奋斗着,一直努力着,在这样的火热环境中,似乎不敢怠慢,不敢停下来。而对故乡的家人,更是报喜不报忧的诗行,更是点出了许多人在外奋斗的真实心声。

与此同时,社会底层群体无疑独自承受着内在和外在的压力和焦虑,而又欠缺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而诗人正好给了这个出口,该诗将标题命名为“短暂失忆”如同画龙点睛一般,一针见血点出了身处大城市所感受到的“疲于奔命”奋斗状态,这种节奏快得有时候让人来不及思考,或面多诸多事情,对于某些事物无法面面俱到思考顾及,进而产生“短暂失忆”的群体现象,包括精神思想层面的共性特征。

纪念屈原的经典诗歌(深圳青年的诗和远方)(4)

《蚂蚁的呐喊》都市概念插画

而在另外一首诗歌《蚂蚁的呐喊》的阅读中,仿佛看见诗人身处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内心生存压力很大。诗人仿佛就站在高处楼顶,俯视楼下马路上赶地铁或者过马路的拥挤人流,忽然感慨生命犹如蚂蚁般渺小。诗人也许领悟到,人活一辈子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

诗人通过对社会阶层的观察和体验,尤其大城市中的小人物生存状态,这些底层奋斗群体普遍都为还房代、还信用卡、交房租、交学费和三餐温饱等物质硬需和各种高消费,正在不停歇的重复着奋斗的生存节奏。

诗人似乎不愿被现实生活所改变,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诗人在诗中点出了生命的真谛。成功借助“蚂蚁”为比喻和象征,比喻了人在都市里和生活中的个体渺小,又巧妙地通过蚂蚁虽然渺小而力量很大这一特征,以象征性的手法描写了生命的顽强,可以说该诗具有很大的力度,同时也给予了读者极大的精神鼓舞,是一首非常诚恳励志,而又具有爆发力的都市情感诗歌。

其实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诗人,需要思考,需要能量。今年五一劳动节,当诗歌《蚂蚁的呐喊》被改编为流行歌曲《蚁人宣告》并全网播出后,歌词更加直白,更加有力度,让人听后钻心窝疼痛,又觉得十分接地气励志感,给社会底层人群一种满满的能力感和奋斗感。

音乐诗歌《蚁人宣告》倾诉了疫情三年来,我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勤劳奋斗与辛勤付出,把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比喻成勤劳的小蚂蚁。

而蚂蚁的特点是,虽然渺小却力大无比,能举起比身体重达400倍的重量,蚂蚁的共性是团结,而且行动起来,非常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这种庞大的凝聚力,就世界视野瞭望而言,蚁群的行动代号仿佛就是“大国战疫”。

让人瞬间感受到了全国各地,尤其深圳特区各阶层,都在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蓬勃生命力。

大象为什么怕蚂蚁?说明生命个体虽然渺小,但并非毫无力量,蚂蚁之力除了自身力大无比,更在于蚂蚁群体的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群体力量无法抵挡,该诗如同在向世界昭告,中国已经崛起,团结一致的14亿中国劳动人民,必将众志成城,团结一气打赢抗击疫情这场历史性的阻击战。

而这样的诗作,正因出自社会底层,刻画着残酷生活的那些真实经历和深刻感悟,才显得弥足珍贵。

诗人立足底层视角,观察社会并提炼群体共性,诗中那力大无比,不愿认输,无所畏惧的小蚂蚁,更浓缩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奋斗群体,多年来在改革开放巨大浪潮中万众一心,大刀阔斧建设中国特区的群体奋斗精神,特区文学创作队伍的蓬勃生命力也因此蓬勃发展,吸引了一批批,从五湖四海前往深圳扎堆创作的文学青年,而这种群体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不正是新时代特区这十年来,深圳青年的诗和远方吗?

【评论作者】南岸,深漂一枚,曾在大学校园建组建诗社,并与诗友创办校园诗刊,毕业后曾从事融媒采编工作,现为自媒体编辑、策展人,关注青春题材与都市题材等主旋律文学作品,曾组织策划各类重大节点文学专题及线下文学活动。


附:深圳诗人易白创作的长诗《“屈原同志”》

纪念屈原的经典诗歌(深圳青年的诗和远方)(5)

长诗《“屈原同志”》概念插画合成

公之《离骚》千古绝唱

如同日月星河浩瀚

又以《九章》抒感

怎料香草美人传为典范

公作《九歌》追悼国殇

亦向天地鬼神质问

霹雳崩山曾阻公往

奈何公为家国投江殉葬

公之高洁志向源远流长

世代皆有称颂论赞

若公准许吾辈承志

吾将身体力行作为诗行

屈公啊,屈公!您看看

此乃见闻所作诗章

子同和子志也在此

现将《屈原同志》奉上

屈原同志是我战友

那年在贫困的深山

他拿出自己的干粮

解决了孩子们一时饥荒

屈原同志是我首长

那年我写了些诗行

他说诗是精神食粮

填不饱十四亿人的苦难

屈原同志是我养父

那年他目睹了饥亡

愿望之泪砸开国土

用一生种了一国人之饭

屈原同志是个烈士

那年火浪吞噬大山

火海干涸后的星火

是他用生命点燃的荣光

屈原同志是个诗人

那年他介绍我入党

他说:做事如作诗

党的诗人责任重于泰山

屈原同志是个英雄

那年他唯一的诗行

就算死也寸土不让

将敌军尸骨压在了边防

屈原同志是科研者

那年邻里都在闲谈

寡妇家里没有男人

但国家有了潜艇和导弹

屈原同志是英勇者

那年他也驰援汶川

从地动山摇的危房

抱着我的亲人冲向曙光

屈原同志是知己者

那年我们脱下军装

他说:为人民服务

不一定要进体制内当官

屈原同志是仁心者

那年我累倒在病床

医院要求病患签字

承诺:不送钱也不请饭

屈原同志是无私者

那年他被仇家盯上

他的爱人意外死亡

他咽着悲伤为人民办案

屈原同志是正义者

那年杀人案被曝光

警方神速缉拿罪犯

将“魔鬼”击毙在刑场

屈原同志是执法者

那年侦破惊天大案

幕后老虎纷纷落马

台前傀儡个个跌落神坛

屈原同志是流浪者

那年他因诗中远方

背井离乡来当知青

为人民建设了美丽村庄

屈原同志是创业者

今年赚钱变得很难

老板抵押车房贷款

将所有人工资如期发完

屈原同志是爱民者

前年疫情让人破防

国外疫苗贵得荒唐

她为我注射了中国希望

屈原同志是平凡人

是一群热心的义工

是一群农村的支教

是人民群众推崇的高尚

屈原同志是我榜样

在人民需要的地方

在生死存亡的战场

用行动续写爱国的诗行

屈原同志荣誉称号

印在了我的奖状上

还颁发了一盒粽子

端午这天我的心很哀伤

屈原同志是我诗友

这次告别他的地方

竟是眼前的火葬场

可是他的事我总写不完

屈原同志是我向导

他的诗我总读不完

我一定要去趟秭归

将诗章供奉于屈公香案

2022年8月15日

作于 五星文艺创作室

2022年8月17日

首发于中国诗歌学会网站

赏析点评

该诗技法继古拓新,叙述手法立意巧妙,“屈原同志”的人设将高不可攀的历史人物,活生生放在了社会底层的平凡人物身上,让读者看到了活在当代,来自基层,来自平民,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屈原优秀特质的典型人物。其中“子同”和“子志”的人物设置,更让诗歌具有一种现场见证的即时感,该诗最为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开篇宏观概述,而又文字古朴有韵味,展开叙述时又像一部小小说嵌套着多个微型小说在讲故事,同时又兼顾了现代诗歌本该具有的节奏感、韵律感、朗诵性、音乐性,有些诗行采取了写实的手法刻画,有些诗行采取了写意的手法刻画,通篇内容丰富而又不分散,被非常流畅的统一起来,形神兼备而大气蓬勃,却又不失厚重和力度,内容又很接地气,让屈原变得亲民,从平民的角度,从当代人的角度,重新刻画屈原这个人物的特质和优秀品质对于当代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注:本文诗歌、评论、图片均为原创作者授权发布,转发引用请联系告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