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一生的感悟(少年天才的跌宕一生)

初唐时期,诗坛上有两大创作取向:一是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首的诗歌戏乐取向,二是以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陈子昂等人儒家“诗言志”的创作取向。不难看出,“上官体”诗歌内容具有严重的局限性,不适合唐诗的发展,而“诗言志”才是后来唐诗鼎盛的源泉。因此,“初唐四杰”的诗歌,承先启后,对唐诗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勃一生的感悟(少年天才的跌宕一生)(1)

然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人——王勃,作为初唐四杰之首,自幼聪敏,六岁能文,少年天才,却正值人生大好年华不幸罹难。诗人不幸唐诗幸,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却不及自己所作的诗一般,得以重视!

少年神童,宦海浮沉

公元657年,山西河津的一家豪门大户,在城门悬赏作诗,以春为题,赏银百两。来者数不胜数,不为这百两赏钱,也有为一举成名的。老夫少年,都前来参与,好不热闹。这天著名才子杜少易闲来无事,踏春于此,自然被这作诗噱头给吸引了,深思一会,随口吟出一首踏春诗,笔墨一挥,竟无人能及。正当人们纷纷喝彩,要把奖金颁给他时,一个六七岁的孩童出现,他用清脆的嗓音说到:“不才斗胆试笔,还望诸位赐教。”只见他一蹴而就,行云流水写下“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小王勃的一首《登城春望》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艳压群芳,一举夺冠的。

王勃一生的感悟(少年天才的跌宕一生)(2)

当时的人没有不赞叹他的聪明才智,“神童”的称号也是以此由来的。他九岁时看完颜师古注的《汉书》,发现几处明显的错误,就写了一本书叫《指瑕》,专门指出《汉书》的错误,因此他小小年纪又狠狠的火了一把。方圆百里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王勃是个小天才的。

公元666年,王勃刚好16岁,参加科举考试,凭借自己的聪慧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后,他又文思泉涌撰《乾元殿颂》借献“颂”以图仕进之意而惊动圣听。唐高宗见此词是一个还没弱冠的神童所作,惊叹道:“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因此,王勃之名又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荣推之首。

王勃一生的感悟(少年天才的跌宕一生)(3)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自王勃入仕途之后,一度受到圣上称赞,引来很多人眼红,但他也有着文人的清高,有时难免恃才傲物了一些,因此很多人都把他视为眼中钉。一次,沛王李贤和英王李哲在沛王府斗鸡,邀请王勃来参观,斗鸡正进行得火热朝天,王勃即兴就来了一篇《檄英王鸡文》来给沛王的鸡加油。

这可不得了,被人抓到了小辫子,到唐高宗那告状说:王勃存心挑拨朝臣争斗,皇帝看罢檄文大怒:

“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

此后,王勃就与上流社会划清了界限,他时常感自己怀才不遇,叹天地不仁,造化无力。

王勃一生的感悟(少年天才的跌宕一生)(4)

然而几年后,他又卷土重来,在虢州拖朋友谋了一个参军,任职期间与同事关系处得太僵了,以至于被人家诬陷说他杀了一个叫曹达的官奴,因此犯了死罪,被贬入大牢。这次牢狱之灾虽遇赦让他没有丢掉性命,却终结了他的仕途生涯。最可恨的是,还连累了自己的父亲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这让王勃愧疚难当,他在《上百里昌言疏》中就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愧疚之心:

“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

滕王阁序,名扬四海

公元675年,王勃从山西去交趾(即古代南蛮之地,也就是现如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看望父亲。途经南昌,正逢当时的洪州都督阎伯欤的女婿孟某学士毕业,刚好滕王阁复修工程又完美竣工,因此阎都督便在重阳这天大宴宾客,而王勃有幸受友人之邀来此做客。客人都知道,此次宴请主要目的是来炫耀主人的女婿之才的,所以在大家酒意正酣时,阎都督站起来说:“今天各位名人雅士难得在此欢聚,何不留书以念,岂不快哉。”只见大家都埋头不语,主人又说:“那就让小婿先抛砖引玉吧”。

王勃一生的感悟(少年天才的跌宕一生)(5)

孟学士开始献丑,人们假意逢迎。王勃看不下去了,就说“王某不才,斗胆试笔,还望诸位赐教。”接着,洋洋洒洒写下名篇《滕王阁序》,听说当时的阎都督都气的回屋缓解情绪了,又耐不住好奇,让仆人来观察宴会动静。仆人来念:“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低估了一句:“老生常谈,不过如此。”再听“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都督不说话了。当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时,阎都督激动地感叹“太有才了!”所以他又回到宴会上,亲手拿来王勃的《滕王阁序》来观看。

看到末尾的序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____自流。”他表示很不解,因为里面有一句空了一个字。人们纷纷填字想补上这首诗,但都苦思无果,这时王勃已经吃饱离去了。等他反应过来,赶紧命人去追王勃问个清楚。仆人刚出去就折回来说:“老爷,王公子说一字千金。”阎都督无奈,只好备足银两亲自送去。众人跟阎都督一道,见到王勃,只听他说:“何劳都督下问,本人实在没有空字。”阎都督脸一黑:“最后一句明明空了一个字。”“就是空啊”王勃回道。原来是“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众人豁然开朗,不得不感叹王勃才思敏捷!

王勃一生的感悟(少年天才的跌宕一生)(6)

第二年到达交趾,看望父亲之后,八月份,王勃驾船从海上回家。路遇大风大浪,王勃不幸遇难,这年他才27岁。

这年冬天,那篇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传到宫中,唐高宗读到此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叫绝称:“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后又读到篇末序诗,唐高宗更连声叹道:

“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

于是他急切地问道,王勃现在在哪里?赶紧召他回朝!太监无奈回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是啊,真是可惜,一代天才,就这样英年早逝了。如果当时他还在人世的话,说不定他的名声就不仅仅是“初唐四杰”之首了,相信与李白齐名估计都不为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