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工程安全注意事项(农村沼气安全使用常识)

水、电、火、气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每年因为水、电、火、气等发生的意外不在少数,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安全地使用它们呢?今天,小编来告诉大家关于沼气安全管理使用常识。


沼气安全管理使用常识

沼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二氧化碳(CO2)和少量的硫化氢(H2S)、氢(H2)、一氧化碳(CO)、氮(N2)等气体。其中甲烷约占50—70%,二氧化碳约占30—40%,其他成分含量极少。

沼气中的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是可以燃烧的气体,为建池户提供优质的能源。但是,如果管理使用不当,也会爆炸,使人中毒、伤亡等,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沼气用户必须掌握沼气安全管理和使用常识,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沼气工程安全注意事项(农村沼气安全使用常识)(1)


一、安全管理


(一)沼气池进、出料口要加盖。如果需要打开,使用后要及时盖好,防止人畜掉进池内伤亡。

(二)要经常观察压力表的变化。当沼气池内压力过大时,要立即用气、放气或从水压间出部分料液,以防账坏气箱(发酵池),若账坏气箱,要立即熄灭附近的烟火,以免引起火灾。

(三)进料、出料要均衡,不能过多,坚持“先出后进”原则。如加料数量较大,应打开开关,并把气体引到室外,再慢慢地加料。一次出料较多,压力表下降到零时,应打开开关,以免产生负压过大而损坏沼气池。进、出料时,严禁试火和用气。

(四)进出料口应设置防雨水设施,一般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并避开过水道,以防雨水量流入池内,压力突然加大,造成池子损坏和输气管道漏气。


二、安全用气


沼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烯点537℃,比一氧化碳和氢气都低,一个火星就能点燃,而且燃烧温度很高,最高可达1200℃,并放出大量热量。在密闭状态下,空气中沼气含量达到8.8%时,只要遇到火种,就会引起爆炸。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沼气用具远离易燃物品。沼气灯和沼气炉不要放在柴草、衣物、蚊账、木制家具等易燃物品附近,沼气灯的安装位置还应距离房顶远些,以防将顶棚烤着,引起火灾。

(二)必须采用火等气的点火方式。没有电子点火装置,要使用沼气灯和沼气炉时,沼气过多流出,引起火灾或中毒。关闭时,要将开关拧紧,防止跑气、漏气。

(三)输气管道必须正确安装,经常检查,防止管道和附件漏气着火。如果管道、开关漏气,要立即更换或修理,以免发生火灾。厨房要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清新。如嗅到硫化氢味(臭鸡蛋味),特别是在密闭不通气的房间,严禁用火,人要立即离开,切断气源,并设法开门开窗,待室内无气味时,再检查、维修漏气部位。

沼气工程安全注意事项(农村沼气安全使用常识)(2)

(四)严禁在导气管上试火。沼气池边严禁烟火,若要检查池子是否产气,应在距离沼气池10米以上的沼气炉具上进行点火试验检查,不可在导气管上点火,以防回火,引起沼气池爆炸。

(五)选用优质沼气用具。使用沼气灶和沼气灯时,要注意调节灶或灯上的空气进气孔,避免形式不完全燃烧。否则,不但浪费沼气,而且产生一氧化碳,毒害人体健康。

(六)大、中型沼气工程应在设计单位指导下制定火警、易燃气体泄漏、爆炸、自燃等意外事件的紧急应变计划。配备消火栓、灭火器等器材和安全保护器。


三、安全入池


沼气池是一个密闭容器,空气不流通,缺乏氧气,当空气中的甲烷浓度达到30%时,人吸入后,肺部血液得不到足够的氧气,造成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抑制和麻痹,就会使人发生窒息性中毒;当甲烷浓度达到70%时,可使人窒息死亡。二氧化碳也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3—5%时,人就感到气喘、头晕、头痛;达到6%时,呼吸困难,引起窒息;达到10%时就会不省人事,呼吸停止,引起死亡。因此,人要下池前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下池前必须做动物试验。进入沼气池或长期停用沼气池进行清渣和检修前,一定要揭开活动盖、进出料口盖,将沼液出到池内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以下,使池内沼气能从活动盖、进料口、出料口等处跑掉,并设法向池内鼓风,促进空气流通;人下池前,必须把青蛙、兔子、鸡鸭等小动物放入池内20分钟以上进行观察,若反应正常,人方可下池。否则,要加强鼓风,直至试验动物活动正常时,人才能下池,并继续向池内鼓风。

(二)做好防护工作。进入沼气池清渣和检修,下池人员要在腰部系好安全绳,搭梯子入池,池外要有2人以上握绳守护、观看。入池人员如感到头昏、发闷、不舒服,要马上离开池内,到池外空气流通的地方休息。一旦发生意外时,守护人员绝对不能下池救护,而应立即把下池人用安全绳拉出池外,并进行急救或送医院抢救。严禁单人下池操作。

(三)池内严禁明火照明。清除池内沉渣或下池检修沼气池时,不得携带火柴、打火机、蜡烛等明火和点燃的香烟,以防点燃池中残余沼气,引起火灾。若切实需要照明,可用手电筒或电灯。

(四)护体工具。下池清除沉渣,不要直接将手或脚接触沉渣,要戴上手套、穿上胶鞋等护体措施,以防皮肤损作。

来源:日照农业农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