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30年一次性买断是怎么回事(30年工龄是否买断)

买断工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革为精简人员、推进改革顺利进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安置政策,在其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引发了不少问题。此后,中央有关部门以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为由明令要求各地禁止效法,买断工龄因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尽管买断工龄后,以前的视同和实际缴费年限,按政策规定依然合法有效,也可以获得一笔丰厚的经济补偿金,这些资金可以暂时确保生活无忧,也可作为灵活就业的启动资金,但毕竟这笔有限的资金,要确保与平衡继续在职时的各项优厚待遇,承担灵活就业较重的社保缴费,仍略显不足。

工龄30年一次性买断是怎么回事(30年工龄是否买断)(1)

面临体制改革,30年工龄是否买断?

事业单位改革人员转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刀切”全部改企,一种是合同工改企,正式职工尤其是管理人员,可以分流到其他保留的事业单位任职。这两年,中央正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在2020年底前完成。其中,改革主要对象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要求全部转企,其人员分三种方式安置:

一、少部分根据职能需要随单位职能划转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安置;

二、绝大部分人员剥离事业编制,全部改为企业人员,实行聘用制管理;

三、部分工龄满三十年、距离退休不足五年的人员,允许提前退休离岗或买断工龄,提前交由社保接管。

退休还是要按照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来办理退休,除了领取比较丰厚的养老金以外,还有10多年的职业年金,也还有10多年的住房公积金,这些都是一笔巨大的福利待遇,如果买断工龄,职业年金待遇会减少,住房公积金这几年不可能再缴纳,主要损失的是单位缴费部分。

如果你们这次改制的过程中,买断工龄政策比较优厚,能够按照经济赔偿的标准来买断,再加上失业保险金等,买断后自己还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那么买断还是比较划算的;如果买断条件是按照经济补偿金的标准补偿,买断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还是建议继续上班比较好,毕竟50几的人了,是经不住再次折腾的。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