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一切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全世界)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一个积极生活的人,都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但是想归想,真正能够行动的人很少。或者说,能够持续长期行动的人少之又少。“道理都懂,可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很多人的口头禅,那么我们到底如何做,才能过好这一生?

对于这个问题,陈婕君在《可塑的我》一书中,给我们带来了极具启发性的解读。陈婕君毕业于国外的精神分析高等研究院,有多年临床咨询经验并且创办了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她说,一个人最终成为自己,需要一个动态的、独特的过程;每个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可塑性。

你看到的一切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全世界)(1)

可塑的我

书中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从平衡到失衡,再从失控到重新掌控。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突然焦虑、感觉失控,都是正常现象。甚至可以直接理解为,这是生命对人类能力的考验,如果能够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考验,我们的能力就会更上一层楼。

不过,很多人不认为这些阶段性的人生插曲旨在提高我们的能力,反而把它们当成命运的刁难,于是纷纷感叹可怕的“中年危机”让人生很无力,“失控”的日子太难熬。然而,人生走向失控的过程是缓慢的、日积月累的。虽然我们当时不知道,但是目前的状况的确都源于从前的选择。

鉴于这种情况,本书从童年期、青春期以及成年初显期各种阶段来解读个人经历和信念造就当前境地的过程。作者说,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源于他的经历,这些过往的经历会凝结为他内心的一些信念,正是这些信念决定了他看世界的目光。

所以说,如果你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了这个世界。换句话说,如果你能掌控自己(感受、想法、情绪),你就能扭转失控的局势,重新掌控人生。这不是打鸡血、喊口号,这是你必须认清的事实,更是本书一再强调的主题。如果你也想改变自己、掌控人生,不妨看看书里的这些建议。

1 对自我的探索越深,对人生的掌控力越大

本书认为,对自我的探索越深,对人生的掌控力越大。但是请注意,掌控不是控制一切。真正的掌控没有内耗。

真正的掌控,没有内耗,不需要时刻绷紧神经。我上学时见识过这样的大神。大家同一教室上课,同为住宿生,平时完全看不到他拼命学习的片段,并且一有空就抱着篮球跑向操场。然而,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上班后也遇到过这样的牛人。印象中她从没抱怨过工作压力,也不扎堆人群讨论谁是谁非。她业务水平很棒,却从不自大。更重要的是,人家家庭经营得也很好,幸福的三口之家常常在集体活动中一块儿亮相,让当时的我们羡慕不已。

读到《可塑的我》里对掌控的解释,突然就想到了他们。大概这就是书里说的那种“真正能掌控人生的人”。他们活得那么自洽,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拧巴。仿佛与这个复杂的世界达成了友好共识:我的人生我做主。

关于对自我的探索,作者指出,如果一个人可以把自己内心的信念、过往生活的经历都梳理清楚,就可以明白是哪些信念造就了今天的“我”;而一旦分辨出今天的“我”优劣之处各在何处,就自然能够决定哪些信念应该保留,哪些信念需要丢弃。

就像书里说的那样,有些信念可能曾经帮助和支撑过你,但是现在已经不再适合了,那就对它道声感谢,勇敢放手。比如,有的人小时候靠着刻苦勤奋在学业上能够不断精进,但在走上职场后,可能就不适合继续坚持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了。因为此时除了工作能力,我们还要在人际沟通、集体协作等方面有所提升。

可见,关于自我探索的课题主要在于梳理“我从哪里来”,而最终的目的在于搞清楚“我要往哪里去”。很明显,这是一个需要扬弃的漫长过程。如果可以做到这些,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更自由更广阔。

你看到的一切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全世界)(2)

《可塑的我》知识卡片

2 感到焦虑,不是坏事

书里写到,感到焦虑其实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你可能要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焦虑就像一个身体的警报器,它的出现在于提醒我们,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而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正在对此进行反应和思考。

感到焦虑其实是好事——这句话简直太治愈了。它让我突然明白了焦虑的价值。焦虑只是情绪发生变化的一种形式,它本身无所谓好坏。如果我们带着这种意识,去感知焦虑在向我们传递的信息,就能有效解决导致情绪发生变化的问题。

只是太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视焦虑为洪水猛兽,生怕自己陷在这种情绪里出不来,于是对此感到恐惧。其实根据作者的研究,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辨别内心的声音,并找到解决难题的途径。

但是,辨别内心声音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进行不断的自我训练。当我们能够慢下来倾听并和自己耐心地沟通时,不仅能够逐渐消除焦虑,还可以从自己平时的想法中,获得很多对自己的认知和生活的智慧。

3 完成目标需要灵活应对,而非死磕

《可塑的我》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做成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死在硬磕的路上。无奈有些人就是特别崇尚“死磕”精神,并以此为荣。比如以前我在一个写作班学习时,有几位老师总是这样强调开班宗旨:缺少写作天分没关系,死磕就能出成绩。

他们把死磕精神解读为:在面对困难时(被拒稿)绝不放弃,使劲儿写就行。一开始我和众学员一样,被他们的豪言壮语带动得热血沸腾,天天更文。虽说文章数量上去了,但质量堪忧啊。即使有的文章被收入到写作班的公众号了,但是阅读量超低,根本没有想象中的“成绩”。

后来,我开始反省,不急于写了,更不急于跟别人比数量。慢慢地,写出来的东西反而引起了几个平台的注意。三个月后,当我再去看那些提倡死磕的老师时,发现他们自己也不更文了,学习班的公众号竟然也注销了!

从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死磕根本没用。想做成一件事,首先要掌握方法,其次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懂得灵活变通,适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出现的障碍和问题。

成长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的事情和没有实现的目标,就是调整内心和理解世界的工具。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也会让我们拥有更全面更成熟的思维方式。

4 工作缺少意义,就要在生活中找意义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所以过得很消极。《可塑的我》指出,很多时候人们并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完全符合个人生存意义的工作,没有关系,只要能找到可以带来意义感的其他事情即可。

意义疗法的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尔说,工作不是赋予人生意义的唯一来源。本书对此也有类似观点,从工作中难以体会到个人生存意义并非致命问题。只要能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找到可以带来意义感的其他事情,心理健康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正如很多全职妈妈那样,她们不去上班,但照样活得精彩漂亮。究其原因就在于找到了带给自己满足感的事情。你看,有的人就算每天去菜场也盛装出行,不断进厨房也是可爱的美厨娘。这些既能愉悦自己也是世间美景的人儿,多么美好!

人生的路不止一条,人生的意义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当感觉人生失控时,你需要做的是重新认识和调整自己,而非抱怨和叹息。人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生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停地变动。

支撑人生变动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始终具有变好变强的动力。想要变好变强,就要从小处着手,从最容易付诸行动的地方开始。《可塑的我》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指导意见,想要变优秀的你千万不要错过哦。

你看到的一切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全世界)(3)

《可塑的我》知识卡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