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国学经典精译大唐西域记)

▲▲▲点击头像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正文翻译】

说明:翻译共分四行:1.原文;    2.逐字直译;3.意译,力求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4.重点字词或知识点的说明(必要时)。5.站长漫谈:翻译之后与本文相关(也可能不相关)的东拉西扯。

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国学经典精译大唐西域记)(1)

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国学经典精译大唐西域记)(2)

玄奘西行路线图


【站长漫谈】

在“印度”这个名称上,站长算是被《西游记》给坑了,因为这部成书于明朝的小说一个劲地说什么“天竺招婚”:

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国学经典精译大唐西域记)(3)

所以,站长想当然地觉得“印度”这个译名大概率是明朝以后,甚至鸦片战争之后的事。近日机缘巧合,见到《大唐西域记》的相关文字,惊诧莫名——本来么,人家玄奘法师冒着偷渡斩首的风险,万里迢迢地亲自跑到印度次大陆去核对发音,干嘛放着标准的发音不用,要用不标准的?

《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是玄奘口述,门人辩机执笔编集而成。全书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7年间的游历见闻录,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 140 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提供了大量印度史料。

这里就有个有趣的事:印度本土由于小国林立,频遭异族入侵,也没有修史的传统,反而没有留下像样的史料。所以现在印度本国人要研究其古代历史,必须参考这部《大唐西域记》。印度历史学家阿里教授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而鹿野苑、那烂陀寺、菩提伽耶阿育王大塔、桑奇大塔等印度著名佛教遗址的发掘,都是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卡宁厄姆自19世纪始依照玄奘的描述找到的。

当然,这并非孤例,还有匈奴和印度人同命相怜:他们打仗厉害,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史记·匈奴列传》),更谈不到修史。现在研究匈奴也要到咱们的《史记》《汉书》等史料之中寻找。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修史,不光记录自己家的历史,连邻居家的历史都顺便修了[得意]


站长才薄学浅身无长物小女渐渐长成思来想去别无长物可留只有老师传授的古文章句尚未全忘

时逢“双减”大势乃欲尽译课内古文并撷课外经典篇章做雕虫微工

冀二女于学校课程之外能借此充实半刻时光多年后若还记得一二片段愚父今日颠扑键鼠、寻章摘句亦不为无功

若有星点可取之处敬请转发、收藏、关注

如有批评建议望不吝留言指点

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国学经典精译大唐西域记)(4)

留给孩子的古文翻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