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除湿炒大米(益胃润燥又除湿)

过了立秋,秋燥慢慢起来了,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便秘的人开始变多了,皮肤痒的情况也开始了。体会过秋燥的朋友们,那种干燥的感觉绝对令人难忘。更难受的是,秋燥虽然起来了,脾湿仍然存在。秋天大家都开始贴秋膘,那怎样才能既贴了秋膘,又润燥而不助湿呢?

健脾除湿炒大米(益胃润燥又除湿)(1)

图源 视觉中国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史锁芳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米油,正是这段时间进补的上上品。所谓的“米油”,是熬粥时上面浮着的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米油可以进补,甚至能代替参汤。

人参最主要的功能是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神农本草经》里有记载:“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粳米同样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等效果。

古人对粳米的热爱可不一般,在许多的千古名方里都有记载。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7个方子用到了粳米:分别是白虎汤、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附子粳米汤、桃花汤。从功效看,粳米是助力脾胃的,意在培补我们的后天之本。

虽然说现代的大米多是经过精细化处理的,营养成分流失了许多,但张仲景用粳米可不是为了补充营养。这么多方子需要加粳米,是为了恢复脾胃自然的功能。饮食进入人体,是需要脾胃去运转消化的,脾胃功能差,再营养的食物都会堆积不吸收。为什么偏偏要是“米油”呢?这是因为米油是大米长时间熬煮后的精华,用来恢复谷气是最好不过了。

米油滋阴的效果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对这点医家的论述很多。粳米本身是谷物,是养脾胃的,而湿和脾土有很大关系。举个形象的例子,我们在浇水的时候,如果泥土不松软透气、排水功能不好,那很容易出现烂根的情况。土就好比我们的脾胃,烂根就是一种“湿”的状态,属于水分的堆积。烂根的同时,叶子因为得不到水分反而会干枯,这就好比肺燥。所以用健脾的食物滋阴,就可以兼顾到燥与湿的关系。

《本草纲目》也记载了:“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炒米汤:益胃除湿。”

通讯员 朱彦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丁皓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