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如何有效控制和有效决策 运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复杂性挑战

作者:蓝汉林(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举例说明如何有效控制和有效决策 运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复杂性挑战?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举例说明如何有效控制和有效决策 运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复杂性挑战

举例说明如何有效控制和有效决策 运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复杂性挑战

作者:蓝汉林(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了重大影响,破坏力远胜于2008年金融危机。走出危机,成为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治理难题。

在2019年1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黑天鹅”事件是发生概率极低且难以预料的事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一旦发生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影响最广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一起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应对“疫情黑天鹅”造成的复杂性挑战,需要认真领会相关精神,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

大概率思维不仅是一种风险意识,更指明了应对复杂性挑战的工作方法,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在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应当正确把握几对关系。

正确把握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有些“黑天鹅”事件看似偶然,实则不然。因此,处理这些事件,需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大概率思维,分析“黑天鹅”现象,掌握其规律特点,降低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结构性风险。强调:“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在此次全球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抗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不负大国使命,与多国医生同场在线分享抗疫经验,尽己所能守望相助,这和我们医疗系统具有应对常见风险危机上的日常训练是分不开的。

正确把握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小概率事件”不是“零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也存在必然性,“黑天鹅”造成的结果需倒逼改革出成效、落实处,从制度化建设的全局高度来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具体到疫情防控来说,正确把握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应当预防为主,准备为重,补短板,堵漏洞。此次疫情正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的全方位检验,过程中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如应急管理体系的短板、基层防控体系的漏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等。要想优化结果,就必须深刻分析原因,从一步步操作到制度化稳固,逐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全面优化国家治理体系。

正确把握危机和转机的关系。疫情使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受困,应急管理领域短板暴露。正确把握危机和转机的关系,应当认识“机会窗”理论,掌握“危中取机”的方法,有效减少“黑天鹅”事件造成的影响。学习运用大概率思维,不仅强调应急预案,更强调应急准备能力。此次疫情期间,物资调控能力和组织调配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多省对口支援,动员全国力量抗疫,以及各省对湖北的支援,特别是医护驰援,既彰显了国家能力,也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正确把握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正确把握了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在国际上,中国一以贯之地展现大国担当,向多国提供支援,成为各国抗疫最宝贵的外援力量,生动彰显了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内,借鉴非典防控经验的同时,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如推出“健康码”、采取线上办公、提供网络问诊、发放电子消费券等,不仅切实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和基层防控成本,而且有效提升了疫情监测精准度和疫情防控能力。这也是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的一种呈现。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4日02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