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的113件事我能做到的,详谈弟子规13亲有疾

我听过母亲常常念叨,我小时候身体弱爱哭闹,只有母亲一直抱在怀里,我才能睡一个安稳觉,她可能一夜都在坐着抱我,生病了,总是她先喝第一口药看看苦不苦,如今我们平安长大了,父母却因为之前劳累身体可能出现很多疾病,若这时候他们卧倒在床,我们是否能尽心尽力照顾?今天就来看看往哲先贤是如何做到的。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弟子规中的113件事我能做到的,详谈弟子规13亲有疾(1)

这句话意思是父母生病了,要为父母事先品尝下药物的味道。日夜都在父母身旁服侍,不离开父母所在的坐榻。

父母患病无疑是最考验子女孝心的时候。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无论多有孝心的人,要长年累月地在父母病床前侍奉,显然是很难做到的。但父母都日益年迈,患病的情况往往时有发生,所以为人子女者应该尽量多关心父母。

放任自己的父母卧病在床,那显然是不孝的。因此,在父母患病的时候,子女要在内外两方面对自己的父母进行照顾。所谓在外方面,就是指随时关心自己父母的病情,陪父母去各大医院,陪床送饭。所谓在内方面,就是指要在精神上多关注父母的情绪。年事已高的父母,往往对自己的病特别敏感,也容易孤独。我们应该时常陪伴在父母的病床前,跟父母聊聊天,为父母解解闷,不让父母闲得无聊而去瞎想。坚持做好以上两点便是病床前最好的“孝”了。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一位孝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久病床前是可以有孝子的。这位孝子的身份还不低,他就是汉文帝。

他的亲生母亲是薄太后。汉文帝即使在继任皇位以后依旧对自己的母亲尽心奉养,毫无懈怠。汉文帝的母亲经常生病,有一次甚至久病不起,一直病了三年。

在这三年期间,汉文帝始终守在病床前,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所有入口的汤药,都要自己先为母亲尝一尝,确认不烫了以后,再亲自喂给母亲喝。凡是没有经过自己口的汤药饭食,汉文帝坚决不允许给母亲吃。就这样,一日三餐,每日汤药,都是汉文帝亲力亲为地服侍着生病的母亲,一直坚持了三年,直到母亲痊愈了为止。

汉文帝的这一孝行不仅感动了他的母亲,更感动了无数百姓。更难得的是,他贵为九五之尊,在自己母亲面前却跟所有黎民百姓一样,以儿子的身份极尽孝顺,引得天下百姓纷纷赞许与效仿。整个社会的风气也被带动得充满“孝”的氛围。于是,不孝的人,就会被人指责;孝敬的人,就会被人称颂。

15年前,广西女孩黄来女曾以高考763分考入武汉大学,背着瘫痪父亲上大学。她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07年她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她出生于广西合一个贫困家庭,4岁时,家里只剩下她和父亲。别人的童年很快乐,可以和小伙伴玩过家家,吃好多好吃的零食,还有父母送的许多布娃娃。然而,黄来女的童年记忆里,父亲带着她外出四处打工,几度辍学、六七次转学。在如此辗转混乱的成长中,学习、看书便是她的游戏和乐趣。

2003年高考,黄来女以763分的高分,成功考上了武汉大学,被该校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并获得了每个月150元的补助。

黄来女个人十分能吃苦,从小就养成孝敬父亲的习惯,在家便经常帮父亲的忙。现在上学,她知道父亲挣钱不容易,于是又找了两份家教,这样她不仅可以不问父亲要钱,还可以给父亲寄生活费,父亲也打算去武汉陪女儿上学。

但是2005年春季开学没多久,父亲坐上火车去武汉,却想不到就在到武汉当天晚上,突发脑溢血,之后又脑梗阻,右肢一度瘫痪,无法行走。祸不单行,在2006年初,父亲又查出糖尿病、膀胱癌。

此时,生活几乎压得黄来女喘不过气来,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好,痛定思痛之后,黄来女决定背着父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下一间房子,一边照顾父亲,一边上学。

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父亲洗脸刷牙、打针吃药,吃完饭后才到学校上课。中午和下午下课后,她需要赶紧回家,给父亲做饭、熬药、打针。到了晚上,她还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汉口做家教,待她回家安顿好父亲睡下后,已是凌晨12点左右。而这时,她才开始学习。也许这一次,黄来女的努力终于感动了上天,在她的照料下,父亲病渐渐好转,现在已经可以说话、下床走路。尽管生活很苦,但是她的学习一点没有落下,在武汉大学本硕连读,于2009年6月,顺利毕业,十年奋斗后,她已经成为部门经理。

其实疾病往往最能够检验出世态炎凉和人心冷暖。陌生人并没有义务照顾你的父母,而对于为人子女者有,这种孝行其实也正是亲情的维系之所在。所以,久病床前是有孝子的,也是该有孝子的。如果人人都学着孝心善心,那么这个社会风气会越来越好,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义不容辞。

弟子规中的113件事我能做到的,详谈弟子规13亲有疾(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