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故事引魂鸡 孬子民间故事

穷山沟中多乞丐这是一个关于乞丐的故事,我们那儿管乞丐叫“孬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民间小故事引魂鸡 孬子民间故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民间小故事引魂鸡 孬子民间故事

民间小故事引魂鸡 孬子民间故事

穷山沟中多乞丐。这是一个关于乞丐的故事,我们那儿管乞丐叫“孬子”。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里偶尔会有人来乞讨,这人穿着一身破烂的衣服,高高瘦瘦的,皮肤黝黑。一只手拿个破碗是为了讨饭,另一只手拿跟木棍是为了打来咬他的狗。腰间挂个很脏的小布袋,大嗓门一吼:“给点米哦!”这个人的名字叫溺伢。

村里人叫他溺伢孬子,从我记事起他就以乞讨为生了,但他一开始却并不孬。我向爸爸询问了关于溺伢的事情,然后得知了一段悲惨的人生经历。

溺伢小时候很聪明,学习成绩虽说不是特别好但也还过得去,只要不出意外,考个中专然后出来教书是没有问题的,他自己也这样想。但意外偏偏还发生了。

临近考试的时候,溺伢感冒发烧了,但家人没当回事也就没管他,他就拖着带病的身体进了考场。当天考完后正是倾盆大雨,溺伢没带伞,只好等在考场附近,希望他父亲来接他。嗜赌成瘾的父亲那天手气不好,输红了眼,哪里顾得上溺伢的事?

等到天黑了,考场的人都走光了,溺伢意识到他家人不会来接他了。愤怒而虚弱的他就这样奔向了雨中,跑回家时已淋成了落汤鸡,当晚高烧不止。他母亲要带他去看病,父亲嫌看病贵,随便去药店开了点药回来,然后接着打牌去了。父亲的不闻不问和自私自利在那时就点燃了溺伢心中仇恨的火焰。

父亲买的药一点效果都没有,溺伢仍然高烧,浑身滚烫,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得有四十多度。持续不退的高烧烧坏了溺伢的脑子,导致他已不能像正常人思考。虽然后来他退烧了,但他已经疯了。

疯了的溺伢像头疯牛一样,而他父亲就是他眼中的一块红布,他张牙舞爪血脉喷张地咆哮而去。他恨他父亲,即使已经疯了,意识乱成一团,也记得对他父亲的恨。他操起身边的任何物体砸向他父亲,拿着砍刀追得他父亲满山跑。最后在众多乡邻的阻挠下,溺伢被压制了。但从那以后,这对曾经的父子就成了仇深似海的敌人,父子情谊从此一刀两断。

溺伢父亲从一开始就不怎么喜欢溺伢,他最疼爱的是溺伢的弟弟,因为弟弟更像他。而经过这次砍人事件后,溺伢在家中已经待不下去了,他一个人跑到了深山老林找了间破房子住了进去。这房子已经荒废至少十年了,到处都是发霉发臭的味道。没有任何食物来源,没有钱,溺伢的那段日子全靠他母亲的接济才熬过来的。

母亲疼儿啊!溺伢母亲舍不得孩子这般吃苦,不忍心看他自生自灭,但又不敢忤逆丈夫的意思,只能瞒着溺伢父亲去看溺伢,偷偷带点米面和钱财过去。好几次溺伢情绪失控,将他母亲打得鼻青眼肿。好几次溺伢父亲发现她在偷偷帮“逆子”,又把她打得鼻青眼肿。

即使这位母亲在做着两边都不讨好的事,但她还是坚持了两个月。两个月内母爱的滋润使得溺伢逐渐平复,他不再轻易发疯或动怒,重新学会了做饭炒菜,也慢慢明白了钱的作用。

两个月后的某一天,厄运降临了。溺伢母亲上山砍柴,不慎滑倒,头部撞向了坚硬的石头,当场死亡。举行葬礼的时候,人们看到一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人冲进了人群,抱着棺材一会儿嚎啕大哭,一会儿仰天大笑,眼泪,鼻涕,口水,集中在一张扭曲变形的脸上。然后,他被人毫不客气地赶了出去。

葬礼过后,溺伢把自己关在破房子里待了一个月。一个月后,溺伢出来了,开始挨家挨户乞讨。人们很好奇这一个月他是怎么挨过来的,毕竟就他当时的食物储备,能吃一个星期就不错了。胆大的村民趁溺伢不在闯进了破房子,却发现地上有许多吃剩的被啃得血肉模糊的死老鼠。

母亲的死彻底击垮了溺伢。他开始像个野人一样在林子里跑来跑去,把前来砍柴的人吓个半死。有调皮的孩子用石子扔他,他就挥舞着木棍在后面追,孩子们哭了,他笑了。

不管多冷,他始终是一件很单薄的衣服。他睡在冰天雪地的路面上,他躺在蝇虫弥漫的草堆旁。他的眼睛开始向下凹,鸟儿开始在他头上搭窝。

溺伢没田没地没钱没米,所有的生活都靠乞讨得来。后来他学会了捡破烂,到处找些破铜烂铁,搬到垃圾站卖掉换钱。有时候,溺伢会去别人家菜园地偷菜,但运气不好的时候,会踩到专为防野猪野兔偷菜而设的捕兽夹。所以第二天,人们看到出来乞讨的溺伢,血肉模糊的脚上多了几个大洞,少了几块肉。

溺伢乞讨的态度谈不上客气,反而很粗暴,大吼一声:“给点米哦!”仿佛别人欠了他几百万似的。人们或许由于同情,或许怕溺伢欺负自己的孩子,还是愿意给予施舍的。

然而,某一天,溺伢消失了。整个村里都寻不到他的身影。后来人们在河边发现了他的帽子,以为他是溺水而死的。果然人如其名啊!溺伢溺伢,溺水而死的苦命伢!难道命中注定?

可奇怪的是,人们把河都翻烂了都没找到溺伢的尸体,所以最后结论是:溺伢走了。他离开了这个生他养他但终究不属于他的家乡,疯疯癫癫走向了外面未知的世界。他的命运多了一份凶险,村子却多了一份安宁。我知道,他从此不会再回来了。

若干年后,我爷爷和溺伢父亲坐在山坡上放牛,两位老人就以后的养老问题忧心忡忡。溺伢父亲对爷爷说:“你担心什么?你下面有两个孩子养着你呢!可我家那个(溺伢的弟弟)整天就知道赌博喝酒,怕是指望不上哦!”爷爷抽一口土烟说:“其实你还有一个儿子!”溺伢父亲不说话了,他知道爷爷说的是谁。他猛抽了几口土烟,然后眼泛泪光望着蓝天说:“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事实上,在溺伢消失后的几年,我曾在街边的许多孬子身上看到了溺伢的影子。同样的衣衫褴褛,同样的腌臜邋遢,但乞讨的时候那卑躬屈膝的模样,却正好和溺伢形成对比。因为溺伢是大吼大叫的,让人感觉别人欠了他一样。现在想来也理所当然,这世道确实对他有所亏欠。

有时候我觉得我和溺伢很像。我们都曾意气风发,满腔热血,但冷不丁被现实浇灭。溺伢回不去的是一段时光,我回不去的是一个地方。我为接受教育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在催促我离开我的家乡,战战兢兢向往着于北上广追寻梦想。我们都觉得世界对自己有所亏欠,我们都是既失去了家乡又不知如何抵达远方的人。

小镇生活注定是不甘寂寞的。一个溺伢走了,一群“溺伢”又来了。某一天晚上,来自某大城市的货车开到了我们村,在山间公路上开始“卸货”,然后扬长而去。后来我才知道车子运的“货”原来是一群乞丐,他们在那晚下了车,沐浴着月光如僵尸一般游走,所到之处引发犬吠声连连。

我还知道,这种为大城市“维护市容,清理垃圾”的货车,全国还有很多辆。溺伢说不定也在某辆车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