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山楂高粱饴,一颗好糖-高粱饴

父亲在世的时候,嗜吃高粱饴。

父亲年轻时在莱钢就业,山东是他的第二故乡。我七岁之前,每年只能见到他一次。他回家探亲,必带来山东特产,其中又一定会有高粱饴。糖是用牛皮纸包起来的,数道细绳反复捆扎成十字,像十几年前医院里的中药包。一包送去给奶奶爷爷,一包由母亲带去外婆家,我们自己留一包。

一包山楂高粱饴,一颗好糖-高粱饴(1)

高粱饴是那时的奢侈糖果儿,小卖部里偶而见到卖高粱饴,五分钱一颗,相当于五颗水果糖的价位,两颗就是十颗硬糖,这么一倍数起来,数量是有点惊人的。

有一年父亲回乡时,一个大箱子在火车站被盗了,里面装着山东土特产,包括我们心爱的高粱饴。举家哀痛。当时父亲为此列出一份详细的清单,去报了案,还有洋洋洒洒的失物过程说明书。折腾许久,毫无进展,最后不得不放弃希望。我们为此伤心了一整年。

都说高粱饴里没有高粱,跟鱼香肉丝里没有鱼、红虾酥里没有虾、老婆饼里没老婆是一样的笑话,其实不然。现在大部分高粱饴是用玉米淀粉做的,不信去买来尝尝,跟常见的玉米软糖几无区别。最初的高粱饴可真是用高粱淀粉做的,这跟那个时代背景有关。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大面积种植之前,红高粱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看过电影《红高粱》没?老百姓做高粱饼子,酿高粱酒,多余的制成糖。那时候有成片成片的红高粱地,其中发生的种种故事和轶闻,不是电影都深度挖掘过了吗?

随着时代进步,高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除了食用,还能扎个扫帚把子、编个蒸笼垫子什么的,但总体来说经济效益低、口感不佳,人们吃上精细的白面了,谁还会执意种植高粱呢?庆幸的是这颗好吃的糖 - 高粱饴并没有因此消逝,如今它仍然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一包山楂高粱饴,一颗好糖-高粱饴(2)

不久前同事结婚发喜糖,一个红色印花的心形马口铁罐子,打开一看,发现一颗好糖 – 久违的高粱饴。包装有了些许不同,更加洋气了,但主风格没变,还是黄黄红红的色调,从前那颗熟悉、温暖、朴实无华的高粱饴顿时从脑海中浮现了出来:明黄底色的糖纸正中印着“高粱饴”这三个方方正正、具有工业学大寨气息的红色字体。剥开糖纸,是一块长方体半透明的软糖,抹着一层白粉,外面裹着薄薄的糯米纸。剥下糯米纸放到舌尖上,不一会儿它就融化了,明明无味,却总觉得它也是那么甜滋滋的。咬下去,这块糖真是又香甜又糯滋,这是一种自然纯正、恰到好处的香甜,不刺喉,不腻味,也不粘牙,含一颗高粱饴在口中的感觉,我只能用这两个词来形容了 – 幸福、安心。

饴,字典里解释是用麦芽制成的糖稀,我们临海的柏糖,就是饴糖的一种,《笃柏糖咯》一文中有详尽的描述。饴代表甜,《礼记·内则》:“枣栗饴蜜,以甘之”,同样我们成语中有甘之如饴、含饴弄孙 - 含着甜甜的糖逗小孙子玩,这大概是每一个人晚年最憧憬的天伦之乐吧!山东孔庙中有匾额高悬于厅堂,上书“六代含饴”,据说是乾隆皇帝的亲笔题字。史传乾隆女儿嫁给孔子的七十二代孙,乾隆下江南时路过曲阜,见女儿家中人丁兴旺,六代同堂,人人知书达礼,和谐相处,觉得女儿落到了好人家,满意之余,亲笔题写“六代含饴”相赠,希望他们一直能够开心过日子,像嘴里含着饴糖一样地过日子。

一包山楂高粱饴,一颗好糖-高粱饴(3)

我小名秦怡,东门头姨婆给取的,她是当年大明星秦怡的超级粉丝,为了跟心中偶像感觉更亲近,碰上我姓秦,把这个殊荣加在了我头上。后来父母亲认为跟明星重名不太好,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有跟风蹭热度之嫌,就把我的小名改成了秦沂。沂取沂蒙山,因父亲长期在山东工作,对山东省感情深厚。记得父亲曾经跟我开玩笑,说要把我的小名改为高粱饴的饴,这样每次他吃到高粱饴时就会想到我们,吓得我极力反对,怕他真的这么做了。现在想想叫秦饴也并无不可啊,毕竟“饴”字的含义如此之好呢,如果我的人生真的能够平平安安、甘甘美美过一生,那不正也圆满了父母亲的期望?

转眼父亲离开人世已经三年有余,惊觉时间的无情与飞逝,脑海中对往事的高清刻录,还未有丝毫磨损。每个场面和细节都历历在目。红色心形的喜糖盒子里,我把那颗黄黄的高粱饴挑出,剥开糖纸,半透明长方体形的糖块仿佛是一颗穿越了时代和记忆的印章,敲在我的舌上,更敲在心上。像小时候一样,我把它拉得长长的,放在舌尖,一点一点送入口中,香甜味道如旧,弥漫在唇舌之间,却是没有了小时候那种调皮又欢欣的心情,每一口像是在回放一个往事的画面,刺痛我心。

无论如何,高粱饴,它是一颗好糖。

【云端原创】

一包山楂高粱饴,一颗好糖-高粱饴(4)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