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骨画法和眉骨画法区别(如何理解骨肉相济)

L3-13 骨肉技法要点

一 骨肉相济

这两堂课讲了骨线和肉线,今天我讲解写骨线和肉线的技巧。

书法之所以用"骨肉"这样的术语,就因为"骨肉"是人人都熟悉的。你只要想想自己的身体,自然了解骨肉的作用和关系。

墨骨画法和眉骨画法区别(如何理解骨肉相济)(1)

"筋节"这两个术语是一对,表示大小圈,一个字的基本架构,等于人体的骨架。"骨肉"这两个术语是另一对,是把筋节实际写出来时你用哪一个锋。

如果你多用尖锋,结果就是骨线多,跟人一样,骨多肉少,写出来就很瘦。

如果你常用侧锋三分笔,写出来就很肥。骨架没变,脂肉太多。

书法字像就是一个人,人该肥的地方不能瘦,该瘦的地方不能肥,骨肉相济,富有变化但不失匀称,那才是理想状态。

拿怀素来说,早年的作品如《自叙帖》,

墨骨画法和眉骨画法区别(如何理解骨肉相济)(2)

经常使用一枝硬毫笔写骨线,当时年纪轻,求快求放,以为这就是豪放,痛快。你看这三行字,都是骨线。

以前我举过这个《自叙帖》中的"玄"字为例,

墨骨画法和眉骨画法区别(如何理解骨肉相济)(3)

你可以看到,作者写得很痛快,很爽,但线条没变化,跟硬笔字差不多。他中年后学王羲之,晚年代表作《小草千字文》也有"玄"字,你看线条完全不同了,感觉还是很流畅,但轻重有致,粗细有别,快慢有节。

再来看一个,草书"郎"字。

墨骨画法和眉骨画法区别(如何理解骨肉相济)(4)

《自叙帖》中的写法还是和刚才一样,行笔流畅但粗细没变化,《小草千字文》也有"郎"字,这就好多了。但如果要投票问哪一个字好,左边这个可能赢出。如果你会看用笔的话,当然是右边这个好得多。

人的潜意识中都想狂一下的,很多人学草书就想藉以发泄。你看中文里有"狂童"、"狂生"、"狂士"、"狂夫",随你长多大,都有一个名词等着。《论语》中还有"狂简",你不要联想到我。

二 骨线技法要点

骨线用尖锋写,古人怎样形容尖锋使用法?"锥划沙"、"印印泥"、"入木三分"。

"锥划沙"是说把毛笔当做一把铁锥子,正确地说这把锥指笔心。"印印泥"是说像打印章那样用力往下压。"入木三分"是形容效果,笔迹仿佛陷入木板里边去了。这三句话总结起来,就是用尖锋不是"写",而是"刻"。用尖锋要有"刻"的感觉。

墨骨画法和眉骨画法区别(如何理解骨肉相济)(5)

毛笔古代的别名,就是"毛锥子"。不但指形状和铁锥子相似,而且用法相同。人人都会用铁锥子,我没听见过有"铁锥子用法训练班"。毛笔是软锥子,你心中要把他想象成铁锥子。

铁锥子有两个用途,一是钻洞,要领是顶住压紧。"九用"说驭锋就是"直撞","撞"这个字用得好。第二个作用是划线,《玉堂禁经》说"以锥画石",就是按紧了在石头上拉动,划出一根线条。"九用"中的趯锋,就是用尖锋划线。

驭锋是下笔,趯锋是运笔,两个动作加起来就是"刻",不是写字而近似刻字。

墨骨画法和眉骨画法区别(如何理解骨肉相济)(6)

用尖锋写骨线,两个要领:一是顶紧,压住,二是划。你可以分开来练习。一是顶紧,下纸的时候直撞。你未必是这样子,垂直下去,你可以摇腕,因为摇腕下纸,在最后的时候还是垂直下的。

你摇腕下纸,然后顶紧,你不用接着写,你就练习这个左右摇腕。你看那个笔心现在在摇动,好像我们用锥子在打一个洞。时间长了会洇化,但你练习不要紧。

那么这个动作是练习往下鑚,顶紧往下鑚,只有你压的紧,拉起来,一拉起来,那就是纯骨线,趯锋。所以呢,今后写的时候也是这样,摇腕下纸,顶一顶,开始拉,不用太快,收。熟练以后速度就会提高,下纸,顶住。这是一个基本功,两个动作可以分开,先练习顶住,往下鑚,然后用力地划。

趯锋,很多同学写不好,我建议大家先用硬笔练,譬如拿一枝铅笔。普通写字顶的力量并不大,所以写起来很流畅。但你如果把笔尖顶紧了纸面,写起来感觉就完全不同。下笔好像铁锥子打洞,用力顶紧纸面。然后开始划,这个时候笔锋就会发生更跳动。

关键是下压力大小,下笔要把笔杆扶直,然后开始划过去。再来一次,下笔顶紧扶直,然后开始划过去。

你可以看到,这顶紧以后这三条缐的颜色都比较深,它不是平滑的线条,而是跃动的线条。如果你放大仔细看,那是一个一个点所组成的线条。这就是尖锋骨线。

我们现在换一枝圆珠笔, 方法是一样的。如果你不用什么力,那写起来就是很流畅的。如果你把它当一枝毛笔,竖管直锋,下纸顶紧,然后开始划。它也是会跃动的。

好,我们也拿起来,比较一下这两根线。这两根线形状和颜色都不相同。上面这条比较淡,下面这条颜色比较深,你仔细看一下的话,就是由圆点躣动所组成的线条。

好,我再换枝笔,香港叫箱头笔,笔头比较大。 我们先写一个流畅的线条,然后把它按紧了,当毛笔一样地写。 顶实,然后划。

好,比较一下,箱头笔的墨量比较大,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圆点组成趯锋线的状况。

三 肉线技法要点

那侧锋肉线的技法有什么要点呢?侧锋是弯笔心。所谓几分笔,就是笔心弯多少。笔心弯的多,笔锋就容易散。所以侧锋的技法要点,就是这两个:笔心弯后要令它直,笔锋尽量不要散开铺平。

如果你是用侧锋,那就没有"锥划沙"的问题。因为侧锋,笔心是侧的。你用一点力,它就弯一点,用力大一点,又弯一点,你用力向下压,只是增加它的弯度。从一分笔到三分笔,这都是肉线。

侧锋的技法要点,主要就是笔心的弯和直。所以你开始可以做这样的练习,譬如毛笔下纸以后弯了,然后叫它直。或者向相反方向,弯了,直。一弯一直,一弯一直,一弯一直,左右摇腕都可以,中间这个就是五号位,正锋。这样子来体会毛笔笔心的弯和直。

墨骨画法和眉骨画法区别(如何理解骨肉相济)(7)

当你用侧锋的时候,譬如说一分笔弯一点,然后回来,把它笔心弄直。

两分笔,就是弯多一点,弯多一点,拉过去,回过来,扶直。

三分笔,弯得更多,拉过去,然后回过来,扶直。

那么这个弄弯的过程,把毛笔笔心压弯的这个动作,我们叫"蹲锋",回过来扶直的动作,那是"衄锋"。如果你顺着这个方向,拉出,这叫"抢"。所以呢,你看这儿是一分笔下蹲,衄,直了,抢,就这三个动作。

有些同学问,老师你怎么没有讲过提按呢?提是往上,按是往下。但我是解释张旭的系统,张旭从来没有讲过提按,我有什么办法?不但张旭没有讲过,整个晋唐的书法著作里边都没有"提按"。往下就是蹲,"九用"里边叫"蹲锋",扶直那是"衄锋"。所以在当时所用的技法术语里边,这两个就己经有了。而"按"呢是"按锋","按"和"揭"这是另外一对。所以呢我这课程里边也不用"提按"。

那么,另外一个技术的难点,就是当你笔锋铺开以后, (其实是不大会铺开的,你看我现在那个笔锋,写三分笔,还是没铺开。)

但是有时候,你把这个笔锋真的铺平了,上次讲过,纠正那个笔心的弯和直是前后的运动。纠正笔锋铺开的运动,是左右的运动。就是写十字。以前都讲过,大家注意一下。这两个就是使用侧锋的技法要点,一个是前后的运动,另外一个是左右的运动,把这两个运动搞清楚,就可以了。

侧锋写肉线,早期是用一面锋。你看这曹魏时期的敦煌写经,

墨骨画法和眉骨画法区别(如何理解骨肉相济)(8)

正处于隶书向真书转化时期,这几根横线,就是一面锋入纸,边行笔边下蹲,线条由细变粗,他起笔没有什么开锋动作,这是最简单的肉线。其实一面锋肉线还有其他变化的。

墨骨画法和眉骨画法区别(如何理解骨肉相济)(9)

"口"字我们写过好几次了,比较简单的,是你写了竖笔以后,这儿往外拖。你看这个是一面锋,中间没有换面。毛笔笔心是侧的,所以它是侧锋一分笔肉线。那么,如果你把整个"口"字全部写出来,拖出来,换面,就这个样子。

那么,今天我们在一面锋里边,要它起一个变化,就是你写了竖笔以后,来到这儿,中间下蹲一次,然后笔心竖起来。那么你看这个是一面锋,中间也没有换面,但是我们用了下蹲,蹲锋这个动作,它线条就有粗细的变化了。

墨骨画法和眉骨画法区别(如何理解骨肉相济)(10)

我们来把整个"口"字写出来。来到这儿下蹲,然后笔心竖起来,收锋,换面,整个"口"字写来了。

这个"口"和上面这个"口",你看上面这个线条有粗细的变化。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常有这个动作。

四 骨线一条,肉线三条

我来总结一下骨线和肉线。这两条线条共有几根呢?骨线是用尖锋写出来的,只有一条。肉线是用侧锋写的,有一分笔、二分笔和三分笔,那就是三条。你还能写出第四条(侧锋线)吗?没有第四条了。

墨骨画法和眉骨画法区别(如何理解骨肉相济)(11)

以前我也讲到过四根线,还记得吗?两条直线,两条弧线,其实就是横竖撇捺四大笔画。要注意这是大圈,是行笔的路线。而现在讲的尖锋线、一分笔、二分笔和三分笔这四个条线,是在讲用笔,是讲骨线和肉线。这两件事不要混淆了。讲路线那是大圈,大圈要表现出来不是骨线就是肉线。

墨骨画法和眉骨画法区别(如何理解骨肉相济)(12)

各位好好练习,谢谢。(本课有黄老师示范,不明之处请观看《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13——骨肉技法要点)

本节要点:

· 骨肉相济才是好字。

· 骨线技法要点类似"刻"。

· 肉线技法要点是控制笔心弯直。

复习思考:

· 一分笔写出来的线条,和尖锋线很相近,我们能不能把一分笔和尖笔线归入一种?为什么?

· 古人说毛笔秃了,就是笔心毫毛尖端磨平了,好像头髪剪了一刀,没有尖了。从这记载中,推测古人主要用哪一个笔锋?如果只用毫杆刷字,会不会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