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启蒙课程(关于儿童阅读课程的思考)

关于儿童阅读课程的思考新镇中心小学 徐秋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学阅读启蒙课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阅读启蒙课程(关于儿童阅读课程的思考)

小学阅读启蒙课程

关于儿童阅读课程的思考

新镇中心小学 徐秋阳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有一些伴随着我们前行的书籍,这些书,就像一轮太阳或者夜晚的明月,让我们不再胆怯、不再孤单,坚定地行走着、跋涉着。”很喜欢朱永新书中的这句话,看到的人无不为之动容。目前,学生阅读现状堪忧,图书陈旧杂乱,作为教师的我们过于注重成绩,从而淡化了对阅读能力的指导,学校也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所以指导学生阅读是语文教师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近日,有幸聆听了杨文华主编的讲座,受益匪浅。杨主编站在全世界儿童阅读的高度,从“儿童阅读课程的意义”“我国儿童阅读课程现状”“儿童阅读课程的构建”等方面给老师们做了深入细致的阐述。他用一系列翔实的数据进行了国内外阅读的对比,剖析了当前中国儿童阅读的现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儿童阅读课程存在定位模糊、阅读课时难以保证、阅读评价缺少标准等诸多弊端,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接着,杨主编重点讲述了儿童阅读课程的构建,他结合《哈利波特》《夏洛的网》等一具体课例,指导教师如何进行儿童阅读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正如杨主编所说,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首先注重孩子阅读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充分说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是何等的重要。要想培养孩子的阅读素养,首先应该让孩子爱上阅读,我一直记得杨主编说过的这一句话,那就是要在孩子逐步讨厌阅读前让其爱上阅读,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所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应100万字以上,要完成这样一项巨大的任务,光靠强制性地去完成是很难实现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只有让学生爱上阅读,激发其阅读兴趣,才能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 营造一个勤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是处在一个充满书香味的课室里,他一定会爱上读书。因此,我最近也对班级阅读环境进行了精心的布置,特别是班级中图书角的布置及学习园地中好书推荐栏目,更是能直接刺激学生读书的欲望和需求。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读书的行列。因此,在班级里组建了阅读小组,通过一起进行共读、共编、共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共同的合作中,体味读书的乐趣,是不是也会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呢?

杨主编还提到,培养孩子的阅读素养,需要让学生们懂得一系列阅读策略,在阅读中学会思考。首先是要引导孩子们去读一本好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因此,对于学生课内外应该选择什么书来读,应作出精心的指导。一是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整本书籍,如学了《冬阳童年骆驼队》推荐阅读《城南旧事》;学了《匆匆》,带出朱自清散文集;学了《草船借箭》,推荐阅读《三国演义》等。二是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迁移阅读,增加阅读量,加深对这位作者的认识;三是推荐与文本相同题材和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迁移阅读,达到课内得法,受益课外的目的。

其次,要让孩子们学会精读与泛读。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读与泛读:对于一些与自己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要进行精读,品味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体会文章的深远内涵,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而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则采用浏览性的泛读,简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

第三,那就是让孩子们能带着问题读。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在掌握文章内容的同时解开疑问,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阅读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据题目或内容简介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才开始阅读,边阅读的过程中边思考。其次,是让学生带着质疑的眼光去读书,不被作者的观点和思路牵着鼻子走,甚至可以强制自己对作者的观点去攻击一番,不把作者的观点驳倒不放手。

第四,让学生学会记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效果。比如摘录,把好词佳句以及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并进行归类,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再如批注,在阅读时随时进行,可在文章重点处或感触深处圈点勾划,在空白处写批注,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写下疑问。三是写读后感,读完以后,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一写,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能力。

最后,也就是杨主编最为强调的,那就是让孩子们去读整本的书。相对于篇短章,整本书篇幅更长,主题更多元,内涵更丰富,体裁更多样。尤其是主题,可以涉及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战争与和平、民主启蒙等,而这些领域在短篇里,尤其教材中却很少涉及。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通过对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可以让孩子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敏捷、深入。另外,整本书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受到文化的熏染,有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健自己的精神世界。精神的强健带来的是对世界的洞察,是对人生的感悟。

讲座中,杨主编为我们介绍了整本书阅读的的课程目标框架以及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所能实施的阅读策略。比如,通过导读,启动孩子的先备知识。要想学生对教师所推荐的书目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那便是找到一个引人入胜的切入点,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导读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他们用图、文、声、像等手段,以独特的视角去捕捉一本书的优点,激活学生阅读兴趣。《夏洛的网》第一章节中小女孩弗恩抢夺爸爸手中斧子的画面,就有着很强的冲击力。这张图片一出示,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带入故事的情境中。这个女孩是谁,这个男人又是谁,女孩为什么要夺男人的斧子?他们纷纷猜测,大脑迅速运转起来。这样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如引导孩子确认书中重要信息,进行内容重构。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就某个人物跳读,标记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全面筛选,统整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信息,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整体。在这个重构的整体中,人物形象发展变化的脉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及其突出的形象特征得以在全书中跳脱出来。

当然,子曰:“过犹不及。”整本书阅读指导也是如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空间,不要盲目采取种种过度的举措,而使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望而生畏。其实,只要学生能够捧着一本书兴趣盎然地读起来,就已胜过所有的指导了。关于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学习,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期待在未来我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