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为什么那么快被日本侵占(东北历史96)

吉林省珲春的防川素以“一眼望三国”的美誉,成为中国、俄罗斯、朝鲜的交界处。

那么,防川为啥是中朝俄交界处?

其实,还可以更向前,距离日本海更近。

但是,腐朽的清政府用错了人!

东北三省为什么那么快被日本侵占(东北历史96)(1)

防川

防川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敬信镇,距珲春市市区66公里。

珲春市一句满语,意思是指“边地”,而防川则是“边地”之边。就地理距离而言,这里是中国到俄罗斯、朝鲜的东海岸、日本的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从防川沿图们江出海到俄罗斯的波谢特港仅16公里,距海参崴180公里,到日本的新泻港也只有800公里。

古代,防川的位置非常重要。

比如说,唐朝时候,防川是举世闻名的“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唐代的经济文化、民俗宗教由此传到日本,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的友谊。

不过,当时代的车轮进入16世纪后期,防川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东北三省为什么那么快被日本侵占(东北历史96)(2)

防川

清朝入关后,因为不自信,总想着如果不能掌控中原,就回到东北老家。于是,清政府修建了柳条边,不让中原人进入东北。与此同时,在东北生活的满洲人又大量入关,导致东北人口非常稀少,就给野心勃勃的沙俄留下了空隙。

16世纪后期,沙俄越过乌拉尔山,侵略黑龙江流域,结果被清军打败。此后,两国经过谈判,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18世纪中期,沙俄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同时,也趁火打劫,再次出兵,强占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随后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这两个条约掠夺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截断了中国的领海,使吉林成了一个离海最近却没有海域的省份。

在中国历史上,吉林省的海岸线曾经全国最长,如今一下子变成没有了海,所以派出了大员与俄罗斯进行谈判。

东北三省为什么那么快被日本侵占(东北历史96)(3)

吴大澄

1886年,清政府派都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澄与俄国谈判。

都察院左副御史相当于今天什么级别的官职呢?根据资料记载,明、清时期的都察院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左都御史相当于中纪委书记或总参谋长级别,右御史相当副总检察长,或最高法院副院长,左都御史比右都御史大。

所以说,吴大澄的级别还是很高的。

他据理力争,迫使沙俄重立土字碑、并对中国的出海权进行妥协:图们江口的出海权虽不能共享,但中国船只可以借道出海,俄国不得阻止。吴大澄又设法延长谈判,迫使沙俄归还了黑顶子山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珲春敬信镇。

这块“土字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质地为花岗岩。在对着中国的这一侧正中竖刻着“土字牌”三个大字,左边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几个字。俄罗斯一侧刻有俄文“T”的字样。

据民间传说,当时在吴大澄与俄国谈判后,负责立界碑的几个清兵由于喝醉了酒,也有人说是鸦片烟瘾犯了,把界碑抬到防川后,再也懒得往前走半步。

这样虽然东海近在咫尺,到图们江口只有15公里,可以远眺日本海。登上附近山包上的了望塔,远处那雾气蒙蒙的日本海连着天际,但是界碑却挡住了我们的出路。

留给今人的不仅是对于清政府腐朽体制的辛酸,还有望洋兴叹的无奈。

东北三省为什么那么快被日本侵占(东北历史96)(4)

防川

如今的防川风景区已经成为吉林省八景之一, 在这里,您可以体验“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花开香四邻,笑语传三邦”的感受,领略欧亚交汇的异域风情。【作者:每日汉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